陈卫东突然之间就成了校长的学生。
有了孙副校长这层关系,他在哈工大就有了坚实的靠山和畅通的渠道,未来很多想法都能更容易地借助学校的资源实现。
他立刻站起身,恭敬地说:“能拜在孙老师门下,是我的荣幸!学生陈卫东,谢谢老师!”
“好,好!坐下说,坐下说!”孙副校长开怀大笑,对这个学生更是满意。
关系既定,两人的谈话更加深入……
孙副校长想起陈卫东昨天提到的用电器创汇的事情,便问道:“卫东,你昨天说,用‘军工之芯’点亮‘国民之家’,通过家电产品出口创汇。”
“你的这个思路非常好!具体到操作层面,你觉得,我们该从哪种电器入手更合适?”
“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你跟老师详细分析分析……”
陈卫东知道,这是将脑海中的蓝图付诸实践的关键一步。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基于他超越时代的认知,以探讨的口吻进行分析:
“老师,我认为,目前国际市场上,机会最大、见效最快的,可能是微波炉。”他首先定下基调。
“哦?微波炉?说说理由。”孙副校长身体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我通过一些外文期刊和广交会的信息了解到,”陈卫东开始勾勒市场图景,“目前微波炉在欧美市场,正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以前这东西很贵,主要是美国品牌,像Amana,要卖到三四百美元一台,普通家庭很难承受。”
“但最近一两年,日本厂商,比如夏普、松下、三洋,他们采取了低价策略,推出了价格在一百五十美元左右的机型,一下子就把市场打开了!”
“我估计,现在日本品牌能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左右……”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有巨大的需求,只是被高价压制了。”
“而日本人的成功,证明了一条路——用低成本优势,颠覆现有市场格局!”
孙副校长眼睛一亮:“低成本优势……这一点,我们是有可能做到的!”
“是的,老师。”陈卫东继续深入,“如果我们能组织力量,攻克微波炉的核心部件——磁控管的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再结合我们在机械结构、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积累,完全有可能生产出比日本品牌更具价格优势的微波炉,比如目标定价在一百到两百美元之间。”
“用这样的价格利器,去冲击欧美市场,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和宝贵的外汇,是完全可行的路径!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
“除了微波炉本身,”陈卫东思路延伸,“配套产业也非常重要!”
“比如,专门用于微波炉加热的冷冻食品,还有耐高温的专用塑料炊具……如果能同步发展这些配套产业,就能构建一个‘微波炉生态’,大大增强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孙副校长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形成产品矩阵,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强。”
“除了微波炉这个‘现金牛’,我们还需要布局未来,进行技术超越。”陈卫东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孙老师,您知道电磁炉吗?”
孙副校长并没有计较“现金牛”这个潮流的词汇,“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那个?”
“对!这项技术其实已经成熟,在欧美和日本,作为高端厨具开始流行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炉灶!”
陈卫东眼中闪着光,“它的核心——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我们称之为IH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电器上!”
他抛出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比如电饭煲!现在国外的电饭煲,基本都是底部加热,受热不均匀!”
“如果我们能率先攻克IH技术在电饭煲上的应用,研发出IH电饭煲,就能实现对整个内胆的均匀、精准加热,煮出的米饭口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而且……据我判断,日本厂商可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我们如果能抢先一步,哪怕只是提前一两年,就能在一个全新的高端细分市场,建立起巨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甚至反过来占领对米饭口感要求极高的日本市场!”
他又举了电压力锅的例子!
“同样,IH技术也可以用于电压力锅,实现更精准的控压控温!这其实就是开辟新赛道,避免在低端市场与别人血拼价格。”
陈卫东总结道:“所以,我的初步想法是,市场切入靠微波炉,用低价快速打开局面,赚取第一桶金和外汇;技术超越和未来布局靠IH技术,提前研发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等下一代产品,建立技术壁垒;同时,配套发展微波炉专用炊具和食品,构建产品生态。 三者并行,相互支撑。”
这一番条理清晰、数据支撑、既有战术又有战略的分析,让孙副校长彻底震撼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学生,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