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默默的给他们倒了杯热茶,陈卫东也顾不上烫嘴,端起来喝一口,继续讲了起来……
他首先论证必要性,直指国家战略核心:“您想想,我们国家的军工和航天领域,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是导弹能否更精准地命中目标!是卫星能否在太空中更稳定地运行!”
“而这些的核心是什么?”
“我相信绝不是单一的机械结构,也不是孤立的电子电路,而是一个个高度复杂的、将精密机械、灵敏传感、智能控制融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但目前……我们的机械系、无线电系、自动控制系,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各自为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领性的学科理念,将这些最前沿的技术‘熔于一炉’,锻造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杀手锏!”
接着,他论证紧迫性,将视野扩展到经济和民生,这是他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孙校长,‘机电一体化’这套技术,绝不仅仅服务于高精尖的国防!”
“它更是我们打开国门,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金钥匙!”
他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观点:“我听说广交会传来的消息,国际市场对自动化、省力化、智能化的家用电器需求极其旺盛,而且利润丰厚!”
“您想过没有,同样是精确的温度控制技术,用在军工上,可以是导弹发动机的耐热涂层和控制系统!”
“把它们用在民用上,就可以是能让主妇们解放双手的自动电饭煲、电烤箱!”
“同样是高效的小型电机和传动技术,用在军工上,可以是无人机的舵机!用在民用上,就可以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洗衣机、电风扇、甚至是未来可能普及的空调!”
陈卫东目光灼灼,掷地有声地抛出了他准备已久的核心金句:
“我们可以,也必须学会,用‘军工之芯’,点亮‘国民之家’!”
“用这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民用产品,去国际市场上赚取我们急需的外汇!”
“然后用这些外汇,反过来滋养我们更基础、更前沿的科学研究,支持我们更尖端的军工项目!”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以民养军、以军促民’的良性循环!”
“并且……这完全符合中央现在强调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指示精神!”
最后,他论证可行性,结合自身实践与学校优势,给出具体路径,让想法落地:
“孙校长,我今天讲的这些,绝非空洞的口号!”
“在秀山屯,我们已经用土办法、穷办法,结合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和机械结构,搞出了效果不错的鸡苗孵化恒温箱,还有正在完善的蜂箱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这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如果我们哈工大,能集中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三个系的精锐力量,成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小组,系统性地去攻关一些核心部件,比如更可靠的磁控管、更节能的变频器、以及未来肯定会越来越重要的微处理器的应用开发,我们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三洋’、‘松下’!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他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因此,我恳请学校能够认真考虑,是否可以先行一步,以一个跨专业的‘机电一体化兴趣小组’或者预研小组的形式开始探索?”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有市场前景的民品,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自动恒温电饭煲,作为第一个突破口!”
“整合三个系的师资和学生力量,进行联合攻关!”
“一旦成功,其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培养的人才,可以几乎无缝地对接到更高级别的军工项目中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陈卫东的论述,由浅入深,由个人到国家,由技术到战略,由问题到方案,逻辑清晰,视野开阔,格局宏大。
他最后进行升华,目光直视孙副校长,语气无比诚恳而又充满力量:
“孙校长,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条技术路线或者一个学科方向的选择!这更是一种关乎国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战略思维!”
“如果我们哈工大能率先在全国走通‘机电一体化’这条路,摸索出一套成功的产学研模式,那么未来,我们为国家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乃至国防科工委输送的,将不再仅仅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而是大量亟需的、懂得如何将最尖端的技术理念,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战斗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型工程师!”
“这!才是我们哈工大在新时代,对国家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光荣的贡献!”
一番长篇论述,办公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
孙副校长靠在椅背上,手指交叉放在桌前,镜片后的眼神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