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屯一个工分值三毛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白河公社,甚至整个图安县都听说了。
年根底下,本来该是准备过年、走亲访友的闲适时候,可秀山屯却迎来了一波接一波的“烦心事”!
头一桩就是“移民潮”……
周边那些穷大队的社员,特别是家里有大小伙子的,眼睛都红了。
纷纷托亲戚找朋友,拐着弯地想打听能不能把户口迁到秀山屯来。
就连屯子里自家社员,也有不少被亲戚缠上,帮着说好话……
“德顺叔,你看我娘家那个侄儿,一把子好力气,能不能……”
一个妇女拉着老支书说情。
“福贵队长,咱两家可是老亲了,我外甥女……”赵大队长也没逃过人情世故。
其他大队的知青也闹腾起来,吵着要转点到秀山屯,搞得那些大队的干部一肚子火,没少在公社抱怨!
陈卫东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口子绝对不能开!
一来,人一下子涌进来,良莠不齐,屯子管理肯定乱套,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点家底,没准儿就被吃空了!
二来,把周围大队的壮劳力都吸过来,等于断了别人的活路,仇就结大了……
三来,现在屯子里人心齐,猛地塞进来一大堆外人,难免有摩擦,团结就没了!
在老支书主持的社员大会上,老头把烟袋锅子敲得梆梆响,“都静一静!咱们秀山屯今年是挣着钱了,可这钱是咋来的?是咱们自己起早贪黑、一滴汗摔八瓣挣出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户口……不是谁想迁就能迁的!得咱们大队委员会严格审查,必须集体决定!”
陈卫东接着话头说,“支书说得对!”
“咱们现在,地就那么多,副业规模也有限,用不了那么多人……”
“目前,优先考虑的还是咱们本屯的实际困难!”
“比如,谁家只有闺女,想招个上门女婿,这种情况,咱们可以研究!户口必须落到女方家,算是添丁进口,算是咱们屯子一家人,还能稳定人心!”
这话一出,那些想塞儿子、侄子进来的人,大多熄了火。
倒是几家有闺女的人户,开始暗暗琢磨起来……
第二桩烦心事儿是内部的“红眼病”。
有少数几个往常就喜欢偷奸耍滑,工分挣得少的社员,还有那些新来不太久,没赶上趟的知青……
看到崔大牛、赵铁柱他们家分那么厚一沓钱,心里不平衡了,躲在旮旯里说怪话。
“有啥了不起,不就是靠着山,运气好呗?”
“要不是陈卫东,他们能挣着这钱?”
“凭啥他们分那么多钱,我们就这么点?”
这话传出来,都不用陈卫东吭声,赵铁柱第一个蹦起来,找到那说怪话的人,指着鼻子开骂!
“你还有脸逼逼?”
“东哥组织人上山下套子的时候,你躲屋里喊冷!”
“采药队忙的时候,你说腰疼!”
“现在分钱了,你眼红了?”
“哪来的大脸?”
“嫌少你明年别偷懒,使劲干啊!”
……
其他受益多的社员也纷纷附和,舆论一边倒,把那几个人骂得根本抬不起头!
知青点那边,刘爱苗和孙志强也把几个煽风点火的刺头狠狠批评了一顿,明确告诉他们,秀山屯不养闲人,更不欢迎搅屎棍,再闹就直接报公社申请调走!
这么一来,底下那点杂音,倒也很快就压下去了……
最热闹、也最有意思的,是第三桩“烦心事”——婚嫁风暴!
秀山屯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屯”,屯里的大姑娘、小伙子立马变成了香饽饽。
别说附近生产队了,就连附近几个公社的媒婆,像闻到味儿的蜜蜂,嗡嗡地就往秀山屯飞,首要目标就是老支书家!
“德顺大哥!我给你家铁柱说了门好亲事!女方是公社供销社售货员的闺女,吃商品粮的!”王婆子唾沫横飞。
李婶也不甘示弱:“老支书,广播员她妹妹,初中文化,就想找个你们屯有文化的后生,我看铁柱就挺合适!”
屯里那些有待嫁姑娘的人家,门槛也被踏破了。
姑娘家们扬眉吐气,提亲的条件也跟着水涨船高,不仅要彩礼,还要求对方家里劳力多、工分高,关键还不想外嫁……
最让陈卫东哭笑不得的是,他自己竟成了媒婆重点围攻的对象!
这个说公社干部家的侄女,那个说县城老师的亲戚,把他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这可急坏了沈清如和沈玉茹姐妹俩。
沈玉茹气得跺脚,“那些媒婆真讨厌!净瞎给介绍!”
沈清如虽然不说话,但眉头微蹙,明显有了压力。
沈柏儒和苏宛贞也暗自着急,但不好明说……
苏宛贞只能更勤快地叫陈卫东来家吃饭,织毛衣的进度也加快了不少!
韩婧反而有点看热闹的心态……
她知道陈卫东眼界高,看不上那些庸脂俗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