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杨锦除了一日三餐,几乎所有时间都耗在了那神秘莫测的崖壁画壁之前。
他的到来,让画壁前原本几个苦苦钻研的江湖客颇感新奇。见杨锦时而凝神细观壁画,时而闭目跌坐一旁苦思冥想,他们便知此人也和他们初来时一样,尚未窥得门径。
他们如今已开始研究壁画线条走向的规律,尝试从中推演剑招变化,自是不会去提醒杨锦。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强求不得。
然而,杨锦却并非毫无所得。经过与威虎堂黄霸天、史文魁等高手的一场生死搏杀,他蓦然发觉自己在出剑对敌时,心境与之前大不相同!
仿佛能提前一线感知到对手的意图,对手招式的破绽在眼中变得格外清晰。更奇妙的是,他下意识地摒弃了许多无用的虚招花式,出手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杀招!这并非简单的剑术简化,而是对剑道本质的一种返璞归真!威力之大,连他自己都感到惊喜。
这让他对那位在破庙中传授他无锋剑意的无名老人,更加钦佩感激。
有了实战的印证,杨锦在画壁前的参悟也渐入佳境。他尝试着将心神沉入那变幻莫测的线条之中,很快便再次进入了那片熟悉的幻境。与那雾化人影的对战,已从最初的几招即溃,慢慢提升到能连续拆解十余幅壁画所蕴含的剑意攻击!
到后来,他直接盘坐于崖壁前,双目微阖,心神却已完全沉浸在与雾化人影的激烈交锋之中。在外人看来,他如老僧入定,唯有他自己知道,意识深处正经历着何等惊心动魄的剑道洗礼。
他渐渐明白,这画壁之中,并无现成的剑谱招式。它所承载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剑道意境!所有的感悟,都需在与那雾化人影的生死搏杀中去体悟、去印证。
每个人天赋、心性、经历不同,所悟得的剑道自然也千差万别。而杨锦,因其身负血仇,心志坚毅,又得无名老人无锋剑意启蒙,再加上数次生死搏杀的经验,短短数日间,他的剑法竟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剑意愈发凝练纯粹,举手投足间,隐然已有大家风范。
这一日,是神剑山庄老太君七十华诞的大喜之日,同时也是山庄五年一度的“开炉祭剑”盛典。
山庄内外张灯结彩,锦旗招展。通往山庄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来自五湖四海的武林豪杰、世家子弟、富商巨贾纷纷前来道贺。
众人除了为德高望重的老太君祝寿,更想一睹神剑山庄此次出炉的精品宝剑。毕竟,江湖行走,一把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的好剑,关键时刻便是第二条性命。
山庄门口,少庄主赵青玄满面春风,带着一众弟子热情地迎接八方宾客。二庄主赵青正则在内院指挥若定,安排酒席座次,忙得脚不沾地。
整个山庄上下,唯有赵婉之依旧清闲。她早早便溜到杨锦暂居的庭院,催促他赶快去前厅参加寿宴。
当两人来到宾客云集的大庭院时,许多贵客已然落座,相互寒暄奉承,笑语喧哗。赵青正将杨锦安排在了亲朋一桌。杨锦落座后,发现邻座正是赵婉之的姐姐张子雯(赵青正之女),便低声询问关于追查赵青锋下落的探子是否有消息传回。
张子雯微微欠身,凑近杨锦耳畔,声音细若蚊蚋:“还未曾归来。不过今日是奶奶大寿,他们必定会准时赶回来复命的。”
不多时,门口一名弟子匆匆走到老太君身边,俯身低语了几句。老太君脸上笑容更盛,立刻唤来侍立一旁的赵婉之:“婉之,随奶奶去迎一迎贵客。”
赵婉之不明所以,只好跟着起身。只见山庄门口处,一行人十数众,气度不凡地走了进来。
为首者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老者,身形高大,步履沉稳,面容清癯,双目开合间精光内敛,气宇轩昂。见到老太君,他朗声一笑,抱拳为礼:“恭贺神剑山庄枝繁叶茂,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声若洪钟,中气十足。
他身后几位气度沉稳的中年人也逐一向老太君行礼。中年人身旁,跟着一位年约二十的锦衣公子,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傲气,手持一柄玉骨折扇,轻轻摇动。老太君一见到这少年,脸上笑开了花,招手道:“是无双孩儿吧?一年不见,越发英挺了,快过来让奶奶瞧瞧!”
那少年正是金刀门掌门齐天衡的嫡孙,齐无双。他闻言,矜持地向前一步,对着老太君微微躬身,作揖道:“奶奶过誉了。” 语气虽恭敬,但那份世家子弟的优越感却自然流露。
齐天衡看着爱孙,眼中满是得意与宠溺,抚须笑道:“双儿如今已能帮他父亲打理些门中事务了,假以时日,定能撑起我齐家的门楣。” 说话间,目光转向老太君身边的赵婉之。
只见赵婉之一袭粉霞罗裙,亭亭玉立,眉目如画,清丽脱俗中带着几分娇憨。齐天衡笑容更盛,赞道:“婉之丫头也是愈发标致了!当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