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卫兵回到T-1百吨王的车上,将意识沉入了系统。
【T-2型堡垒级移动基地平台图纸,已解锁。】
【预计消耗:基建点数200,000点,及当前场地所有已识别材料。】
【是否开始规划建造?】
秦卫兵选择了【是】。
然而,预想中的建造场面并未出现。系统界面上弹出一条警告:
【警告:检测到场内物料冗余度及复杂性超出初始规划阈值987%。海量未归类的合金锭、复合材料及稀有金属导致数据维度爆炸,直接启动建造将导致计算资源溢出,预计初始规划时间需15天7小时,且建造效率降低73%。】
【建议:进行精细化物料编组及预处理流程规划,建立多级流水线作业模型,可将规划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建造效率提升至理论峰值。】
看到这条警告,秦卫兵非但没有意外,嘴角反而微微上扬。
这才是幸福的烦恼。国家机器的力量,比他预想的还要恐怖。他要的只是一条河,国家却给了他一片汪洋。而要驾驭这片汪洋,考验的就不再是系统本身,而是他这个“船长”的能力。
下一秒,他站在T-1百吨王车顶。一道全息三维投影地图凭空展开,囊括了整个山谷的地形与物资堆放点。
他手指在虚拟地图上划过,每一次操作都在指挥一场无形的庞大工程。他的操作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划分,而是在构建一个复杂的多线程处理模型。
“第一阶段:信息勘探。调动一万架侦察蜂无人机,对所有物料堆进行三维扫描、光谱分析与成分建模,建立实时数字孪生物料库。”
“第二阶段:物流重整。规划十八条工蚁无人机运输流,根据T-2平台不同模块的建造序列,将物料从混乱堆放状态,重组成泾渭分明的原材料流,分别送往不同的预处理区。”
“第三阶段:并行预处理。一号区,激光切割塑形;二号区,高炉熔炼铸胚;三号区,精密构件3D打印……所有预处理流程并行不悖,产出的标准件直接进入空中传送带,供给主建造场。”
他的每一次点击和划动,都在为数万无人机蜂群预设工作流程、能量分配路径与协同算法。他不是在绘制一张蓝图,而是在编写一部创世程序。
当他完成最后的规划,沉声下令:
“系统,启动建造!”
一声低沉嗡鸣。作为指挥与能源核心的T-1百吨王,两侧装甲板无声滑开,数万黑点如蚁群出巢,从车体内蜂拥而出。
那是工程无人机蜂群。
它们在空中集结、编队,化作一片金属乌云,随即散开,覆盖整个山谷。
有的无人机底部伸出高能激光切割器,将巨大的钢锭切成精确的模块;有的无人机化身为微型运输机,精准地抓取零件,飞向指定位置;更多的无人机则组成了一条条流动的空中生产线,在半空中进行着焊接、组装、塑形。
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没有漫天飞扬的尘土。只有无数无人机飞行时带起的微风,和金属构件被精准拼接时发出的、如同钟表齿轮啮合般的清脆声响。
张敬业和几位老专家最初还拿着仪器试图分析,但很快就放弃了。
他们震惊的焦点,从无人机本身那匪夷所思的“冷焊”、“无损塑形”等“魔法”技术,转移到了那宏观调度上。
“你们看!”张敬业指着山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那堆积如山的混乱物料,正在变成一条条精确的、流动的钢铁河流!从扫描、搬运、切割到初步组装,整个山谷变成了一个活的、超级巨大的精密仪器!这……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先进,是真正的统筹规划能力!他把一个需要数万名工人、数百名调度员协调数月才能完成的物料整理工作,压缩到了几分钟之内,并且用程序实现了!”
一位负责动力系统的老教授则死死盯着T-1百吨王车身上几乎无变化的能量读数,喃喃道:“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能源消耗居然……居然如此平稳且高效,这……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啊!”
他们最终放下仪器,相视苦笑,得出结论:“这不是我们能理解的工程学,但指挥这一切的,绝对是超越时代的天才。”
这是一场建设的交响乐,一首由代码和钢铁谱写的创世诗篇。
李德顺乘坐直升机抵达山谷上空,正目睹了这一幕。他透过舷窗,看着下方由无数光点组成的金属蜂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一座钢铁巨山,这位老兵再也无法控制情绪。
他一把摘掉军帽,泪水从布满皱纹的眼角滑落。这泪水,为眼前的奇迹而流,也为073基地尘封的岁月而流,为那一代人未竟的梦想而流。他声音嘶哑地对着通讯器向京城汇报:“首长!073……073活过来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们当年的梦,正在变成现实!大国重器,正在铸成!”
建造过程日夜不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