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的地点,选在了京郊西山一座不对外开放的军事疗养院深处。
此处绿树成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空气肃杀而宁静。能住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国家的元勋。
秦卫兵没有驾驶T-1,而是选择了一辆最普通的民用越野车,独自前来。
临走前,他对小九说:“我出去一趟,冰箱里有吃的,不许偷吃柜子里的零食。”
小九抱着平板,头也不抬:“哦。那你早点回来,今晚的宫斗剧演到大结局了。”
出门前,他顺手用一把特制合金小锁,锁上了装零食的柜子。
疗养院门口,李德顺早已等候多时。他穿着一身笔挺的便装,但站姿依旧挺拔。看到秦卫兵,他没有多言,只是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随后转身引路。
穿过几道警卫哨,两人来到一栋古朴的二层小楼前。
李德顺将秦卫兵引至二楼的一间书房,便悄然退下,守在了门外。
书房里没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只有满墙书籍与淡淡墨香。一位身着灰色旧式中山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背对着门口,在一张书案前挥毫泼墨。
他就是耿老,耿建国。曾经的国家工程战略小组核心顾问,共和国军工界的泰山北斗。
秦卫兵进来,他并未回头,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江城的那道堤坝,是你修的?”
声音平淡,像是在问今天天气如何。
“是。”秦卫兵坦然回答。
耿老写完最后一笔,将毛笔搁在笔洗上。他转过身,看似浑浊的双眼却藏着洞悉一切的锐利。他上下打量着秦卫兵,这个看上去过于年轻的青年,片刻后,他没有谈工程,反而指了指书案角落里一个造型奇特的金属模型,那是一架通体漆黑、充满科幻感的无人机。
“年轻人,你对高超音速飞行器了解多少?”
秦卫兵看了一眼模型,简洁地回答:“知道一些。”
“我们腾云项目上遇到了一个瓶颈。”耿老的声音沉稳如山,“当速度超过8马赫,机身周围会形成一层不稳定的等离子鞘套,它会屏蔽一切电磁信号,让飞行器变成一个瞎子和聋子。我们尝试了各种材料和气动布局,都无法根除这个问题。从你的角度看,有解决方案吗?”
这看似随口一提,实则是一道顶级的技术考题。
秦卫兵几乎没有思考,便脱口而出:“思路错了。这不是材料或气动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场域问题。”
“场域?”耿老浑浊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对。”秦卫兵点头,“与其被动地用材料去抗,不如主动用能量场去疏导。在机头和关键翼面布置微型斥力场发生器,主动排开并重塑等离子鞘套的形态,为通信窗口留出一条稳定的隧道。这比研发一种不存在的超级材料要直接得多。”
“斥力场”、“主动排开”、“重塑形态”……这些颠覆性的词汇彻底震撼了耿老。他久久地凝视着秦卫兵,眼神从锐利的审视,逐渐变为惊叹和欣赏。他终于确认,眼前这个年轻人掌握的,是一种足以颠覆现有科技体系的全新规则!
“好……好!”耿老连说两个好字,语气中难掩激动,“年轻人,你的技术,果然不该只用来修桥铺路!”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最终决定,这才在书案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卫星地图,上面标注着绝密字样。他的手指,重重点在了地图西北边陲,一片被染成深红色的区域。
“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发动机测试基地之一,代号昆仑。”
“昆仑……”秦卫兵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即便在前世,也代表着国家最高级别的技术殿堂。
耿老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他神情的变化,继续道:“基地建在地下三百米深处,主体结构位于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群之上。但最近出了点麻烦。”
“地质问题?”秦卫兵几乎是下意识地接话。
“很严重的地质问题。”耿老点头,神色凝重,“几十年前一次未被察觉的地下水脉改道,掏空了基地正下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区。现在,整个基地正以每年三到五厘米的速度下沉。”
耿老的语气变得沉重:“我们用尽了所有办法,注浆,加固,打支撑桩……能想到的传统工程手段都试过了,结论是只能延缓,无法根治。”
他顿了顿,给了秦卫兵一个消化信息的时间,然后才说出最终的判决:“根据最新的模型推演,最多一年,整个基地就会发生结构性坍塌。所有的一切,都将被埋葬在千米地底。”
他抬起头,直视秦卫兵。
“现在,我给你一道考题,也是一个请求。”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个红点最核心的位置点了点:“在七天之内,稳固昆仑基地的整体地质结构。并且,从基地最深处的测试井里,取出被困在那里的祝融之心核心机。”
他补充道:“它重达三百吨,内部是精密的超导线圈和磁约束结构,不能承受超过0.5G的加速度或震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