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李白哈出一口酒气,笑道,“只可惜,未能与达夫同饮此杯。”他提及高适,气氛微微一黯,但随即又被他的豁达冲散。
“来!满上!”李白亲自为众人斟酒,“今夜不论生死,只叙情谊,只醉明月!”
四人围坐岩石之上,就着这采石矶的月光与江风,开始痛饮。酒入愁肠,话匣子也打开了。
他们回忆起年轻时的纵马江湖,回忆起睢阳城下的并肩血战,回忆起各自漂泊路上的见闻与感慨。燕十三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直指要害。陈硕真轻声说着她行医救人的经历,眼中闪烁着慈悲的光芒。杜甫则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诉说着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与对诗歌艺术的执着。
李白大多时间在倾听,在微笑,偶尔插上几句,或调侃,或感慨。他的眼神越来越亮,那不是生命的火光,而是灵魂在极致燃烧时绽放出的璀璨。
酒至半酣,燕十三忽然放下酒碗,目光灼灼地看向李白:“最后一程,可否……让我再见识一下,你那‘青莲归寂’?”
他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次了。
李白看着他,微微一笑:“正有此意。”
他并未拔剑,而是以指代剑,站起身来,对着那轮明月,对着那奔腾的江水,缓缓划出一个圆融的轨迹。
没有剑气,没有光华。
但在他指尖划过的瞬间,燕十三、陈硕真乃至不通武艺的杜甫,都清晰地感觉到,周遭的一切仿佛“静”了一下。风似乎停了,水声似乎远了,连那明亮的月辉,都仿佛在他指尖凝聚、流转!
那是一种触及本源、抚平躁动的“静”之意境,是“开谢有时”的终极体现!
燕十三瞳孔骤缩,死死地盯着李白那简单至极却又玄奥无比的动作,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烙印在灵魂深处。他感到自己苦修多年的剑意,在这股意境面前,竟显得如此稚嫩和粗糙。
李白收指,一切恢复原状,风依旧在吹,水依旧在吼。
但三人心中的震撼,却久久无法平息。
“我明白了……”燕十三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似乎在消化着那惊鸿一瞥的感悟。他知道,这已不是剑法,而是“道”。
陈硕真看着李白,眼中泪水终于滑落。她明白,这不是死亡,而是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更高层次的存在形式的转换。
杜甫虽不懂武功,却也感受到了那股超然物外的意境,他喃喃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太白,你的诗,你的剑,都已非人间之物了……”
李白畅快大笑,再次举碗:“知我者,诸位也!饮胜!”
四人再次痛饮,直至坛空。
明月渐西,江风愈寒。
杜甫体力不支,靠在岩石上沉沉睡去,脸上还带着泪痕。
陈硕真细心地为他盖上自己的外袍。
燕十三站起身,对李白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白看着他,解下腰间的青莲剑,双手平托,递到燕十三面前。
“燕兄,此剑随我半生,饮过敌酋血,照过肝胆心。今日,便托付于你。望你持此剑,守护你心中的‘侠义’,让这‘青莲’之意,不至于绝于人间。”
燕十三身体一震,看着那柄古朴的长剑,又看向李白那平静而信任的眼神。他没有推辞,也没有多言,只是郑重无比地伸出双手,接过青莲剑,紧紧握住,仿佛接过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与承诺。
“必不负所托。”他沉声道,声音铿锵如铁。
李白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最后看了一眼沉睡的杜甫,看了一眼泪眼婆娑的陈硕真,看了一眼持剑肃立的燕十三。
然后,他整理了一下青衫,转身,再次面向那轮西斜的明月,以及明月下那永恒奔流的长江。
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无比孤峭,又无比圆满。
喜欢诗剑行:李太白穿越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诗剑行:李太白穿越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