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明技术平衡实验室的全息沙盘前,林夏指尖划过星图上闪烁的光点,12 个能量枢纽的三维模型在沙盘上依次成型。“基于上古晶体文明的跨星域能量调和技术,我们计划构建覆盖 100 光年的‘星河能量网’。” 她调出技术蓝图,“通过晶体谐振中继站连接各星系能源核心,实现星核能量、磁场能量的跨域调配,彻底解决深空探测的能源瓶颈。” 这一方案在星系议事会引发热烈讨论,萤火星系代表率先响应:“我们愿开放磁场能量矿作为东部枢纽,可提供 30% 的建设原料。”
晶体文明的意识载体通过量子传输接入会议,意识波动化作清晰的光影文字:“上古文明的能量网曾覆盖三百光年,但因未遵循平衡法则而崩溃。我们可提供‘本源谐振频率’,确保能量传输不引发空间撕裂。” 议事会最终全票通过 “星河能量网建设专项法案”,成立由共同体牵头、多文明参与的建设指挥部,拨付 5000 万单位能量作为启动资金,计划 3 年内完成一期工程。
首座 “跨星域晶体谐振中继站” 在迷雾星域边缘破土动工。晨星星系的工程团队负责搭建空间站主体,其研发的 “自适应重力锚” 能在零重力环境中稳定基站结构,避免传统设备因反作用力漂移的问题;共同体则将谐振型星核提取装置小型化,为中继站提供持续能源;晶体文明的意识载体现场校准能量频率,确保中继站与遗迹能量场形成互补而非冲突。“300 个晶体谐振模块已全部调试完毕,能量传输损耗控制在 5% 以内。” 工程总监在每日简报中汇报,首期 10 座中继站预计下月进入试运行阶段。
中继站建设同步推动能源开发技术升级。维塔星球星核能源基地研发出 “模块化星核开采舱”,将开采、提纯、传输流程整合为可移动单元,能快速部署至新发现的能源星球。在距离阿尔法星球 80 光年的 “赤铁矿星”,首个移动开采舱仅用 7 天便建成投产,月产能达 200 万单位能量,且通过中继站直接输送至萤火星系的制造基地,省去了物流中转成本。“能量网让能源实现‘产地直供’,运输成本降低 60%。” 基地负责人测算,全部中继站投用后,共同体整体能源成本将下降 40%。
医疗协作平台借势推出 “星际远程康养服务”。依托能量网的稳定传输通道,阿尔法星球的专家可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指导萤火星系疗养站操作晶体调谐舱。近日,一名萤火星系船员突发罕见的 “能量核心衰竭症”,共同体医疗团队通过量子传输实时同步患者数据,远程调整调谐舱的谐振参数,结合凡界的中药方剂数字化配送,3 天便稳住患者病情。“以前跨星系会诊要等 24 小时数据传输,现在毫秒级响应,治愈率提升 30%。” 平台负责人介绍,已在能量网覆盖区建成 20 个远程康养站点。
就在能量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时,赤铁矿星的开采舱突然发出警报 —— 监测数据显示,周边空间出现不规则撕裂痕迹,与晶体文明描述的 “撕裂者文明” 破坏特征高度吻合。生态监察署紧急调取卫星影像,发现 3 个形似机械触手的不明物体正高速逼近开采舱,其表面的能量波动带着强烈的破坏性。“是撕裂者文明的残留机械‘空间掠夺者’!” 晶体文明的意识载体发出急促波动,“它们以吞噬能量为生,曾摧毁我们的母星防御系统。”
掠夺者在 10 分钟内突破开采舱的简易护盾,机械触手插入星核开采口,开始疯狂汲取能量。开采舱的自动防御系统启动反击,却被掠夺者释放的能量波瞬间瘫痪。“普通武器对它们无效,其外壳能吸收能量攻击并转化为动力。” 晶体文明的意识载体传来焦虑信号,此时掠夺者已汲取 100 万单位能量,体型扩大了一倍,正朝着最近的中继站飞去。
星系议事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应急响应,楚然率领搭载晶体谐振护盾的舰队驰援,技术仲裁院同步制定拦截方案。卡恩提出:“用晶体谐振技术改变掠夺者的能量吸收频率,让其外壳从‘吸收模式’转为‘排斥模式’。” 林夏团队迅速计算出适配参数,晶体文明则调动监测矩阵,向舰队传输 “反谐振能量波形”。
舰队抵达战场时,掠夺者已破坏两座小型中继站,能量网的局部传输出现中断。楚然下令启动 “谐振干扰阵列”——10 艘战舰按晶体矩阵排列,释放出与掠夺者外壳频率相反的能量波。起初掠夺者的动作只是稍有迟滞,但随着晶体文明意识载体注入本源平衡信号,掠夺者的外壳开始出现裂纹,汲取能量的触手逐渐萎缩。“它们的能量循环被打破了!” 林夏兴奋地喊道,此时舰队趁机发射 “晶体束缚弹”,将掠夺者困在谐振能量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