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星系阿尔法星球的 “星核能量驱动生态农业园区” 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与欢呼声交织 ——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园区首期 2000 亩晨雾稻种植区与 1000 亩灵韵草培育区正式完工,星核能量智能灌溉系统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标志着跨星系产业协作的首个重大项目落地,开启了共同体与银河星系 “资源互补、技术共享” 的全新篇章。
“园区的智能灌溉系统完全适配阿尔法星球的土壤特性,通过量子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星核能量输出强度,灌溉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 60%,水资源利用率达 92%。” 园区技术负责人、来自新星域的农学家周明介绍,首批晨雾稻种子已完成播种,灵韵草幼苗也已移栽到位,预计 4 个月后迎来首次收获,按当前生长态势,晨雾稻亩产可达 780 千克,灵韵草亩产可达 210 千克,建成后将满足阿尔法星球 60% 的民生农产品需求,彻底改变其依赖外部进口的局面。
为保障园区运营,跨星系技术培训基地培养的 50 名阿尔法星球学员已全部入驻园区,负责日常种植管理与设备维护。学员莉莉凭借扎实的星核能量灌溉系统操作技术,成为晨雾稻种植区的主管,带领 20 人的团队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培训时学到的技术现在都能用上,从种子播种到灌溉调度,我们都能独立完成,再也不用依赖外部技术团队。” 莉莉自豪地说,目前团队已制定详细的种植计划,定期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确保首次收获达到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星核能量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 “跨星系能量传输技术” 取得阶段性突破。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 “量子能量传输中继站”,通过在跨星系航道沿线设置中继站,可将星核能量的传输距离从 500 光年延长至 1500 光年,能量损耗率控制在 5% 以内,解决了跨星系能量传输 “距离远、损耗大” 的核心难题。“中继站采用星核能量自给自足模式,无需外部能量补给,可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为跨星系能量贸易提供稳定的传输保障。” 研发中心主任王锐说,目前首个中继站已在共同体与银河星系的航道中途建成并试运行,计划明年内完成 10 个中继站的建设,形成完整的跨星系能量传输网络。
就在跨星系产业协作成果逐步显现时,“星际能量产品电商平台” 的星际绿色贸易深化工作再获突破。平台与银河星系的 “伽马星球贸易平台” 联合举办 “首届跨星系绿色贸易博览会”,吸引共同体与银河星系的 200 家企业参展,展示绿色能量产品、生态农产品、低碳技术等成果,现场达成合作意向 500 余项,交易额突破 300 万单位能量,其中跨星系能量产品交易额占比达 45%,成为博览会的核心亮点。
共同体凡界的 “低碳晨雾稻” 企业在博览会上与伽马星球的 3 家大型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每月供应 150 吨低碳晨雾稻,同时获得伽马星球的 “绿色农产品认证”,成为首个进入伽马星球主流商超的共同体农产品。“博览会为我们搭建了与跨星系客户直接对接的平台,不仅拿到了大额订单,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后续计划在伽马星球设立分销中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负责人说。
银河星系贝塔星球的 “星核能量设备制造商” 则通过博览会,与共同体科技星域的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引入 “量子储能罐生产技术”,计划在贝塔星球建设生产线,年产量子储能罐 1000 台,供应银河星系的能量存储需求。“共同体的量子储能技术处于宇宙领先水平,合作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将大幅提升,预计年产值可增长 30%。” 制造商代表说。
为进一步规范跨星系绿色贸易秩序,平台联合银河星系贸易联盟,共同修订《星际绿色贸易标准》,新增 “跨星系产品运输生态要求”“能量产品安全检测标准” 等内容,明确跨星系贸易中产品的包装、运输、检测等环节的生态与安全指标,同时建立 “跨星系贸易纠纷仲裁机制”,组建由双方专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贸易过程中的争议问题。“修订后的标准与仲裁机制,让跨星系绿色贸易有了更完善的规则体系,既保障了贸易双方的权益,又推动了贸易的规范化发展。” 平台运营负责人说。
生态领域的 “星河净水联盟” 生态治理工作迎来新进展。基于星际生态监测卫星传回的数据,联盟对 12 个完成生态分级的星域开展针对性治理:在 3 个 “生态优良区” 建立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禁止开发区域,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 5 个 “生态改善区” 推进 “生态优化工程”,种植生态修复植物,提升土壤肥力与水源质量;在 4 个 “生态修复区” 加大修复力度,引入最新的 “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加速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