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殿内并无华丽装饰,只有无尽的道韵在流转。中央处,天赐悟道石静静高悬,洒落下朦胧而蕴含天地至理的光辉,将整个殿堂映照得如同太初之境。陶杨于悟道石下方的一方普通蒲团盘膝坐下,心神瞬间便与悟道石相连,沉入深层次的定境之中。
他此次闭关,核心目标乃是进一步提升“凰羽分影诀”,并借此冲击悟道境二重天。
“凰羽分影诀”玄奥非常,分化五影,各具本体五成战力,已堪称逆天。但陶杨志不在此。他于悟道石中曾感悟过一丝道门无上大神通“一气化三清”的道韵真意,那分化出的三清化身,与本体无异,等同三位一体,不仅对敌时威力无穷,更能同时修行,感悟大道,那才是真正的大神通、大自在!
他要做的,便是以“凰羽分影诀”为基石,借鉴那丝无上道韵,融入自身对时空、因果、灵魂的种种感悟,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多重真我”之路。这绝非简单的术法改进,而是涉及大道本源的探索与开创。
意识彻底沉入识海,无数枚代表着“凰羽分影诀”本源奥秘的古老凤凰符文浮现,如同周天星辰般环绕着他磅礴的神魂运转,闪烁着赤金的光芒。陶杨的神念化作无形刻刀,开始对这些构成圣术根基的符文进行最细微的剖析、推演、乃至冒险的重构。
闭关第一年,能量脉络的优化。 以往分身凝聚,能量由本体输出,在构建分身能量核心与循环脉络时,总有极其细微的损耗与滞涩之处,这导致分身实力无法完美达到理论极限的五成,且在长时间或高强度作战时,能量供应会出现波动。陶杨引动悟道石清辉,在神魂中模拟出万千种不同的能量节点组合与循环路径,如同在进行一场极其精密的星阵布局。他需要找到一种更完美、更高效、更稳定的能量模型。这个过程枯燥而精密到了极点,心神消耗巨大,稍有差错,模拟出的能量模型便会瞬间崩溃,引动体内灵力反噬,即便以他悟道境的修为,也数次气血翻涌,面色微白。失败,凝神重构,再失败,再重构……循环往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闭关第五年,触及神魂印记的复制与强化。 分身之所以在灵动性与应变上始终不如本体,根源在于其承载的只是一丝复制出的、相对呆板的神魂印记,如同无根之萍,缺乏真正的“灵性”。陶杨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在分割这丝神魂印记时,融入自身一丝不灭灵光,或者以特殊道韵温养,赋予其一丝微弱的“自主成长”与“演化”特性?这无异于触碰造物的禁忌领域。他小心翼翼地分割出自身一丝本源魂光,以悟道石道韵细细包裹温养,尝试将其与分身的核心符文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这个过程比能量重构凶险了何止十倍!涉及灵魂本源,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神魂受损,甚至影响道基。数次尝试,都让他神魂剧震,识海翻腾,脸色苍白如纸,但那双紧闭的眼眸深处,推演的光芒却越来越亮。他找到了一丝可能的路径。
闭关第十年,突破初现。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调整、再优化,一具新凝聚的分身体内,能量流转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融顺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阻滞,那丝被特殊道韵温养处理过的神魂印记也成功嵌入分身核心。分身睁开双眼的刹那,眼中不再是以往的纯粹执行命令的漠然,而是闪过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灵动之光!陶杨心念一动,分身演练术法,腾挪闪转,其展现出的实力,稳稳达到了本体五成五!虽然只提升了半成,但这半成的提升,却是从“量”到“质”的微妙转变,证明他关于“灵性”赋予的方向是正确的!这让他精神大振。
闭关第十五载,道则交织,赋予特性。 陶杨不再满足于分身仅拥有本体通用的力量模板。他开始尝试将自身对不同大道法则的感悟,侧重性地、有选择地赋予不同的分身。他调动对“裂天剑意”的领悟,凝聚一具周身剑气缭绕、锋芒隐现的“剑影分身”;引动对“戊土大道”的感悟,塑造一具脚下大地之力沉凝、防御惊人的“土德分身”;结合对“生命法则”的理解,化生一具气息盎然、可治愈伤患、催化生灵的“生命分身”……虽然这些道则的赋予还显得颇为粗浅,分身拥有的只是雏形,但这意味着他的分身开始拥有了独特的“道途”倾向,潜力大增,未来或可专精一道。随着道则的初步融入,这些分身的实力也水涨船高,稳定在了本体五成八到六成之间!
闭关第十八载,瓶颈与契机。 当分身实力普遍达到六成后,仿佛遇到了一层无形而坚韧的壁垒,任凭陶杨如何优化能量模型、温养神魂印记,都难以再寸进。他明白,这或许是受限于他自身当前的境界,以及“凰羽分影诀”本身在当前层次的某种极限。他不再强行冲击分身之术的瓶颈,转而将全部心神沉入对自身“道”的全面梳理与升华之中。神魂在悟道石光芒的持续照耀下,愈发凝练纯粹,对天地间各种法则的感悟也如同抽丝剥茧,愈发清晰深邃。那层阻隔在悟道一重天巅峰与二重天之间的薄膜,在他日复一日的道悟积累下,变得越来越薄,摇摇欲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