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杨的全局精准掌控与分身无敌的支援下,百名通天境修士的清剿效率被推至巅峰,伤亡率被压制到近乎为零。一条条被命名为“光明之路”的空中与海上安全走廊,以惊人的速度被开辟并稳固,宛如一道道璀璨的光桥,连接着世界与华夏的希望。
由华夏宫藏境修士率领的精锐巡逻队,配备着学院初步研发的灵能武装与阵法符箓,日夜不息地巡航在这些线路上。他们清剿残余威胁,设立临时补给点与中转站,如同最忠诚的卫士,为即将涌向东方的那股浩荡人潮保驾护航。
无数怀揣修行梦想、渴望力量、或单纯寻求庇护的年轻人与中年人,从世界各个角落出发。他们手中紧握着华夏发放的、经过初步筛选的电子邀请函,想尽一切办法,朝着这些“光明之路”汇聚,向着东方,向着那座传说中的昆仑圣山前进。旅途依然充满未知的危险,饥饿、疾病、残余怪物的袭击、乃至人心的险恶,仍是横亘在前的磨难。但这一次,希望的光芒从未如此真切与明亮,指引着每一步蹒跚的步伐。
两个月期限将至,全球范围内所有已被探知的重大威胁点已被基本拔除或牢牢控制,世界获得了宝贵而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远非终结,隐藏的危机与新生的威胁仍在暗处滋生,但希望的火焰已然点燃,并在每个人心中熊熊燃烧。
此刻,全球的目光,无数颗渴望的心,再次聚焦于东方,聚焦于那片神秘而崇高的山脉——华夏昆仑。
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首脑、军方代表、顶尖科学家、古老传承的持有者,怀揣着激动、敬畏、感激与一丝不安,应华夏之邀,通过安全的“光明之路”,纷纷抵达这座已然成为世界焦点与文明希望之巅的修道学院,准备参加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开学典礼,共商“星火计划”全球协作的具体事宜。
昆仑之巅,华夏修道学院。
较之两月前,其规模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悬浮的仙山殿宇增添了数倍,于缭绕的云雾中错落分布,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隐有真龙彩凤的灵气虚影环绕嬉戏。浩荡的灵气浓郁到几乎化为液态,淅淅沥沥的灵雨洒落,滋润着山间的一草一木,呼吸之间便觉沁人心脾,百脉通畅。主广场以无瑕白玉铺就,广阔无垠,四周矗立着刻画太古先民筚路蓝缕、与天争锋故事的巨大石碑,弥漫着苍茫而神圣的气息,诉说着人族的不屈与坚韧。
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们站在这片神迹般的土地上,感受着那令人心旷神怡又心生无限敬畏的浓郁道韵,无不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地球文明的幸运。他们穿着各异的服装,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中无不闪烁着希望与期待的光芒,小心翼翼地呼吸着,仿佛怕惊扰了这份神圣。
这一日,晨曦并未如期刺破云海。整个昆仑山脉乃至更广阔的空域,早已被亿万道自发汇聚的祥瑞霞光所笼罩。金辉、紫气、青霞……无数色彩交织流转,将天幕渲染成一片瑰丽浩瀚的灵能光海,比任何时代的极光更为壮丽奇幻,神圣非凡。巍巍昆仑,今日不再是凡俗山岳,而是整个星球气运所钟、大道显化的唯一圣地!
昆仑山脉外围,人潮已然化为一片沸腾的海洋。来自全球各地、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数百万求道者汇聚于此,人声鼎沸,却又在一种无形而充满期待的肃穆中维持着基本的秩序。空中,无数飞行器如同虔诚的朝圣者般悬停。地面,临时开辟出的巨大广场和营地蔓延至视线的尽头。若非昆仑地脉经过无上阵法扩展,空间层层叠叠,蕴含须弥芥子之妙,如此浩荡人潮根本无从安置。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以及对于改变命运的无限渴望。
更内围,被亿万符文阵法笼罩的华夏修道学院,宛如一座降临凡间的仙域神庭。琉璃宝瓦的殿宇悬浮于空,廊桥飞跨连接各峰,灵泉瀑布倒流直上九天。浓郁的灵气已不再是雾气,而是化为了晶莹的灵液雨露,持续洒落。龙形凤影的灵气精灵在亭台楼阁间自在嬉戏游弋,玄妙莫测的道音天乐自虚空深处隐隐传来,涤荡着每一个聆听者的神魂。
学院正门前,高达百丈的巨型牌匾巍然矗立。其上并非晦涩的太古神文,而是以现代汉字书写“华夏修道学院”六个大字。但这字体苍劲磅礴,银钩铁画间蕴含着无上道韵,每一笔都仿佛由星辰勾勒,法则凝聚,目光触及便让人心神震撼,似有大道伦音在魂海中回响。这正是陶杨亲手所书,以无上法力将自身对天道的理解融入现代文字,象征着古老传承与新时代的完美融合,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开创。
学院正前方的“问道广场”中心,高大雄伟的镇魔碑静静矗立,碑文记叙着当年先秦人杰们抵御魔族的不屈战歌,散发着铁血与悲壮的气息。另一侧,一座由整块“清心玉”砌成的巨大观礼台已然就位。台上,华夏高层领袖、各国政府元首或特使、重要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学院首批导师团(百名通天境修士皆在列)均已落座,神色肃穆而激动。台下最前方,是八十万名通过初步筛选、获得入场观礼资格的候选者代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