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履江湖
离了那暂得喘息的幽谷,秦渊与简心沿着崎岖山道,向着有人烟的方向行去。身后是层峦叠嶂的茫茫林海,前方则是未知的江湖。
秦渊换上了一套简心不知从何处寻来的粗布衣衫,虽不华贵,却干净利落,遮掩了几分军旅悍气,多了几分江湖浪客的沧桑。云殇剑用粗布仔细缠了剑鞘,负在背后,看似不起眼,唯有握剑之人方能感受到其内蕴的灵性。他伤势在简心的精心调理和自身内息运转下,已好了七七八八,步伐沉稳,眼神内敛,若不细察,与寻常赶路的武人并无二致。
简心依旧是一身素净衣裙,青布包裹,药囊随身,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初遇时的纯粹山野气息,多了几丝历经风波后的沉静与警觉。她手中依旧捧着那本《本草食经》,时而翻阅,时而对照路旁植被,仿佛只是一位对药理痴迷的寻常医女。
两人并肩而行,沉默多于言语,却自有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山风拂过,带来远方尘世的气息。
行了三日,脚下山路渐宽,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城池的轮廓,灰墙绵延,旌旗隐约。官道上也开始出现零星的商旅和行人。
“前面应是榆林府地界,算是边关通往内地的一个枢纽。”秦渊目力极佳,远远眺望,低声道,“我们需入城采买些必需品,也打探一下消息。”他需要了解铁山营血案后续,以及孙德胜和那些神秘追兵的动向。
简心点头,轻轻拉了拉秦渊的衣袖,指向路边一棵老槐树下歇脚的几个行商,低声道:“秦大哥,我们这样进城,是否太过显眼?你的兵刃,我的药囊……”
秦渊会意。他这柄剑虽经重铸,形制古朴,但明眼人仍能看出不凡。简心那些瓶瓶罐罐和银针,也非普通女子该有之物。在这龙蛇混杂的边城,过于特立独行,容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略一沉吟,从怀中取出一些散碎银两——这是从之前那几个追兵身上搜刮所得。“我们先在城外寻个地方落脚,稍作改扮,再分批入城。”
两人在城外五里处,找到一间由退伍老军开设的简陋车马店。店中鱼龙混杂,多是南来北往的脚夫、行商,以及一些混迹底层的江湖客,反倒不易引人注意。
秦渊让简心在店中要了间僻静客房等候,自己则揣了银两,混入人流,向城门走去。
榆林府城墙高大,饱经风霜,墙砖上满是刀劈箭凿的痕迹,诉说着边关的肃杀。城门口守卫的兵丁盔明甲亮,眼神锐利地盘查着往来行人,气氛比内地城池紧张数分。
秦渊压低斗笠,收敛气息,如同一个寻常的赶路汉子,随着人流接受了盘查。守卫见他身形挺拔,带着兵刃,多看了两眼,但并未发现异常,挥手放行。
踏入城内,喧嚣的声浪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有操着各种口音的商贩,有挎刀持剑的江湖人,有行色匆匆的百姓,也有鲜衣怒马的纨绔子弟。空气中混杂着牲畜、香料、食物和尘土的味道。
这就是江湖吗?秦渊心中默然。与纪律严明的军营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鲜活、混乱,以及潜藏在繁华下的无数可能性与危险。
他没有急于采买,而是先在几条主要街道上看似随意地逛了逛,熟悉环境,留意有无可疑的盯梢,同时侧耳倾听酒肆茶楼间的闲谈。
“听说了吗?铁山营前些日子出了大事!”
“可不是嘛!说是闹了叛徒,连周崇将军都……”
“嘘!慎言!这事儿邪性,辽东经略府下了封口令,少议论为妙……”
零星传入耳中的话语,让秦渊眼神微寒。孙德胜果然将叛营弑上的罪名坐实了,而且消息被严格控制,外界所知有限。
他走到一个售卖旧衣杂物的摊位前,挑选了两顶半旧的范阳斗笠,又买了一个不起眼的青布长条包裹,用来伪装云殇剑。随后,他又去成衣铺买了两套普通百姓穿的棉布衣衫。
正准备去药铺替简心采购些她所需的药材时,他的目光被街角一处围拢的人群吸引。人群中央,一个穿着破烂袈裟、满面油光的胖大和尚,正敲着木鱼,口沫横飞地讲着什么。
“……所以说,这机缘天定,强求不得!就比如那失传已久的《沧海无量诀》,据说就在咱这辽东地界现世了!嘿嘿,可惜啊,有命见,没命练!多少高手为此打破了头……”
秦渊脚步一顿,心中剧震!《沧海无量诀》现世的消息,竟然已经传开了?而且听起来,似乎指向了辽东?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人群,只听那胖和尚继续道:
“贫僧也是听一位从关外回来的朋友所言,说是在铁山附近,有异宝光华冲天,伴有龙吟虎啸之声!啧啧,那可是武林至高心法啊,得了它,还不是天下任我横行?可惜,贫僧是出家人,不争不抢,就等着有缘人得了,请贫僧喝顿酒就成……”
周围人群哄笑,大多只当是江湖传言,茶余饭后的谈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