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界:第十二章 安稳日子与工农兵大学名额
苏月柔的“病逝”和陈晓兰的“精神失常”被接走,如同两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当时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波纹终究会渐渐平息。建设兵团三连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按部就班、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轨道上。
没有了那两个时刻散发着恶意和麻烦的女人,沈墨渊和林星衍的日子过得愈发顺遂安稳。
沈墨渊凭借着他那手神乎其神的狩猎技巧和沉稳可靠的性子,已然成为连队里年轻一辈中颇具威望的人物。他不常说话,但说出来的话往往一针见血,连孙排长和王班长遇到些棘手问题,有时也会来听听他的意见。他依旧时常进山,带回的猎物除了改善自己和林星衍的伙食,也多会分一些给食堂或者关系亲近的战友,人缘极好。暗影异能虽不能大张旗鼓地使用,但在山林中潜行、追踪、规避危险方面,依旧让他无往不利。
林星衍则彻底坐实了“小林神医”和“福星”的名头。他的草药辨识与炮制技能日益精进,靠着那手“推拿正骨”和“穴位按压”(实为圣光治疗),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陈年旧伤和疑难杂症。连几十里外其他连队的人,都慕名而来求医。他性子好,有耐心,从不藏私,甚至开始有计划地将一些基础的草药知识和急救方法,传授给连队卫生员和几个对此感兴趣的知青。
他的欧皇体质更是无处不在。集体劳动时,他总能“幸运”地分到相对好清理的地块;上山采药,总能“恰好”遇到年份足、药性好的药材;甚至连食堂偶尔改善伙食包饺子,他都能一口咬到那个唯一包了硬币的“福气饺子”(虽然崩了牙,但大家更觉得他运气好了)。
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指医术和人际关系),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住的那间小土屋,俨然成了三连一个温暖又特殊的存在。晚上时常有人过来,有的是找林星衍看病,有的是找沈墨渊请教狩猎技巧或是聊聊闲天,炕头上总是热热闹闹的。
这天傍晚,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润物无声。土屋内,灶坑里的火燃得正旺,炖着沈墨渊下午打来的一只山鸡,混合着林星衍刚采来的新鲜蘑菇,香气四溢。林星衍坐在炕桌边,小心地分拣、晾晒着今天的草药收获。沈墨渊则坐在他对面,就着油灯的光芒,修理一把有些松动的锄头,动作专注而熟练。
“墨渊,你看这株黄芪,品相真好,炮制好了效果肯定不错。”林星衍拿起一根粗壮的根茎,献宝似的给沈墨渊看。
“嗯。”沈墨渊抬头看了一眼,目光柔和,“留着,给你补身子。”他知道林星衍为了给人治病,时常消耗精神力(他以为是累的)。
林星衍心里甜丝丝的,嘿嘿一笑,继续低头忙活。屋子里只剩下草药窸窣声、修理工具的轻微响动,以及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煮声,交织成一曲平淡却温馨的乐章。
“对了,”林星衍忽然想起什么,“今天王班长偷偷跟我说,好像上面有消息,可能要恢复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了,咱们连好像有一个名额。”
沈墨渊修理的动作顿了顿,抬眼看他:“你想去?”
林星衍连忙摇头:“不去不去!我又不想当医生,去了还得学数理化,多头疼。而且……”他脸微微泛红,声音小了些,“我去了,你怎么办?”
沈墨渊眼底泛起一丝笑意,放下工具,伸手过去揉了揉他的头发:“不去也好。这里更适合我们。”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身份,远不如在这里脚踏实地积累力量、完成任务来得重要。而且,一旦分开,变数太多,沈墨渊绝不会让林星衍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不过,这个名额估计会争破头。”林星衍托着腮,“李卫东好像有点想法,还有那个郑涛,家里不是有点关系吗?”
“与我们无关。”沈墨渊语气淡然。只要不招惹到他们头上,他懒得理会这些。
正如林星衍所料,工农兵大学名额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大石头,很快就在连队里引起了暗流涌动。符合条件的知青们心思都活络起来,这可是离开北大荒、回城深造的天赐良机!
李卫东果然动了心思,他家里是普通工人,没什么背景,只能靠自己积极表现。他干活更加卖力,还主动承担了许多额外工作,希望能被领导看在眼里。
而郑涛,则显得从容许多。他父亲是师部领导,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走后门,但消息灵通,资源也更多。他开始有意识地与连队干部拉近关系,展现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还有其他几个有些门路或者自认能力不错的知青,也加入了这场无声的竞争。连队里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沈墨渊和林星衍则完全置身事外。沈墨渊依旧按时出工、进山打猎,林星衍依旧看病采药、整理他的小药圃。他们不参与任何关于名额的讨论,也不站队,仿佛这件事与他们毫无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