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如今已被我紧紧包围。
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城内的人们惊恐不安,而城外的我却胸有成竹。
南京城内虽有兵马,但这些士兵军纪败坏,战力大减。
他们不仅无法与我的军队抗衡,甚至连出城迎战的勇气都没有。
毕竟,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的京营兵马只能选择坚守。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的计划早已在暗中展开。
城内的金龙帮,一个看似普通的帮派,实际上却是我布局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帮中,有人正在悄悄集结,他们的首领是洪胜海和罗立如。
我对这两人许以重诺,事成之后,他们将各自统领一军,成为一方军头。
这个诱惑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的条件,并开始积极筹备。
当然,平心而论,我对洪胜海确实存在一些看法。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他毕竟是袁承志的人。
这一点让我在对他的评价上不得不有所保留。
我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洪胜海是否就是日后那个声名赫赫的神龙教主洪安通呢?
毕竟,洪安通以其高深的武功和精湛的用毒技巧而闻名于世。
仔细想来,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洪安通的武功高强,而袁承志本身也是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洪胜海极有可能是从袁承志那里学到了这身绝世武功。
不仅如此,洪安通还精通用毒之道,这与何铁手的专长不谋而合。
或许,洪胜海正是在何铁手那里学到了驱蛇、用药以及下毒的本领。
不过,尽管我对洪胜海的身份有所怀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仍然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
毕竟,在我们的计划中,他和另一个人将带领我早已安排好潜入南京的人员,实施一场惊心动魄的夺门行动。
南京城,这座历经风雨的古都,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朱元璋一手精心打造的国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朱元璋对南京城的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不仅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和人力,还亲自参与规划和设计。
这座城市的城墙高大坚固,防御设施完备,街道布局合理,宫殿建筑宏伟壮观。
可以说,南京城在当时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然而,即使是如此坚固的城池,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皇位后,毅然决定将都城迁往北京。
但这并没有让南京城失去其重要地位,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仍然对南京城念念不忘,甚至有将都城迁回的想法。
如果不是仁宗在位时间太短,只有短短一年,或许他真的会付诸行动,将都城迁回南京。
毕竟,南京城对于明朝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面对这样一座坚城,想要通过武力强攻来夺取它,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因此,只能采取智取的策略。而我当初之所以将超编的人员陆续送入南京,并让他们混杂在金龙帮中,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实现夺取南京城的计划。
为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攻城之战,我孤注一掷,投入了全部的鲁密铳,每一支铳都承载着此战必胜的希望。
随着短铳尖锐的声响划破长空,那炸裂的轰鸣声仿佛是开启胜利之门的前奏。
罗立如和洪胜海毫不犹豫,迅速挥动手中旗帜,旗帜烈烈作响。
在旗帜的指引下,大股兵马如汹涌的潮水般,呐喊着向城头杀去,目标直指城门瓮城,那里是入城的关键,谁掌控了瓮城,谁就掌握了这场战斗的主动权。
其实这些兵并不是特别好,关键是训练时间不足,又在金龙帮里混了些日子,但这是个比烂的时代。虽然在我看来他们需要重训,可却比南京城的老爷兵要强多了,随便一打,什么都有了。
紧接着,信号腾空而起,那绚烂的光芒在灰暗的战场上空格外夺目。
与此同时,城门缓缓被打开,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一接到那期待已久的信号,我当机立断,大手一挥,高声下令攻城。
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流,在确定城门安全无误后,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
然而,预料之中的抵抗还是出现了。
城中的守军负隅顽抗,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但我毫无惧意,心中有着十足的底气。
一来,我军已然成功攻入城中,占据了有利的态势,就如同锋利的楔子深深嵌入敌人的防线;二来,我手中还握着九公主这张至关重要的牌,她的存在就像一颗威慑力巨大的棋子,让很多人在这场争斗中选择了观望,就如同当年靖难之役时,许多人在局势不明朗前选择中立一样,他们不想轻易站队,以免站错阵营而万劫不复。
再者,我精心筹备,用人不疑,所率领的皆是精锐之师,岂是轻易能被阻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