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气晴好,能见度极高,是个绝佳的飞行日。林淼早早来到机场,穿上航校提供的飞行服,心情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与期待。在简报室里,罗丰教练再次仔细地和他一起回顾了罗宾逊R44雷鸟直升机的检查单,从外部绕机检查到内部启动前检查,逐一确认。
“记住,飞行无小事,每一步程序都是血的经验教训换来的,绝对不能跳步。”罗丰表情严肃地叮嘱。 “明白,罗教,我会严格按照程序来。”林淼认真点头。
两人走向停机坪上那架蓝白涂装、显得十分灵巧的R44直升机。罗丰亲自演示了标准的绕机检查:检查旋翼捆绑是否解除、桨叶是否有裂纹或损伤、机身结构、轮胎压力、油料品质和数量、各种传感器是否被堵塞……林淼跟在旁边,看得非常仔细。
完成检查后,两人登机。罗丰坐在右座(教练位),林淼坐在左座(驾驶员位)。座舱比想象中要紧凑,但视野极佳。
“好,我们开始启动前检查。”罗丰说道,
“电瓶开关,打开。” “电瓶开关,打开。”
林淼复诵并操作。
“航电设备开关,打开。”“航电设备开关,打开。” ……
一系列检查完成后,罗丰下令:“可以启动引擎。” 林淼右手握住总距杆下方的油门环,缓缓拧动。涡轮轴发动机传来一阵由弱变强的轰鸣声,头顶的旋翼开始缓慢旋转,然后越来越快,最终变成一片模糊的圆盘,巨大的风声笼罩了整个座舱。
“声音和震动是直升机飞行员最好的朋友,要习惯它们,并学会分辨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罗丰通过机内通话系统说道,他的声音在噪音背景下依然清晰。
随后,罗丰向塔台申请滑出和起飞许可。得到许可后,他演示了如何操作周期变距杆和脚踏,让直升机轻盈地离地,进行了一次标准的起飞。
在空中稳定后,罗丰说道:“好,现在你来感受一下。手轻轻放在周期变距杆和总距杆上,脚轻轻搭在踏板上。不要用力,只是跟随我的动作,感受我是如何操纵的。”
林淼照做,他的手和脚能清晰地感受到罗丰每一个细微的操作输入。直升机在他的“跟随”下,完成了一些简单的平飞和转弯。
几分钟后,罗丰说:“好,现在我开始逐渐放开操纵,由你主要控制。我会在旁边看着,必要时会接手。还记得模拟器上你的操作吗?首先,尝试保持平飞,目视前方一个固定的参考点。”
林淼深吸一口气,开始尝试独自操控。最初,直升机有些摇摆,高度也略有波动。但他强大的精神集中力和身体协调性很快发挥了作用,他迅速调整,很快就让直升机进入了稳定的平飞状态。
“不错!感觉找得很快!”罗丰鼓励道,“现在,尝试一个非常缓慢的右转弯,注意协调蹬舵。”
林淼小心翼翼地向右压周期变距杆,同时配合右舵。直升机开始平稳地转向。 “很好!保持住!注意高度和速度!” …… 首次带飞课程,林淼在罗丰的指导下,初步体验了悬停,虽然最初摇摇晃晃,但最终成功稳定了十几秒、缓慢的前后左右移动、简单的转弯以及平稳的上升和下降。最后,在罗丰的辅助下,他甚至还完成了一次还算平稳的降落。
关闭发动机后,旋翼缓缓停止转动。罗丰摘下耳机,满意地拍了拍林淼的肩膀:“好小子!第一节课就能有这表现,比我当年强多了!悬停是最难的,你居然能稳住,天赋不错!”
“是罗教练您教得好。”林淼笑了笑,感受着肾上腺素褪去后的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成就感。
接下来的日子,林淼进入了疯狂训练的节奏。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航校,天气允许就上天飞行,天气不好就泡在模拟器里或者学习理论、研究特情处置。他的进步速度让所有教练和地勤人员都感到惊讶。
21天后的一个下午,在一次完美的本场起落航线飞行后,罗丰在无线电里对林淼说:“林淼,飞得非常好。保持高度,绕场两周,然后……自己回来。”
林淼的心猛地一跳,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单飞(Solo)!
“收到,绕场两周后返回。”林淼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
罗丰下了飞机,站在停机坪边缘,朝他挥了挥手。
这一刻,驾驶舱里只剩下林淼一个人。发动机的轰鸣声似乎都变得不同了。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程序,再次向塔台申请起飞。
“塔台,教练机R44,请求本场单飞,绕场两周。” “R44,可以单飞,地面风270,3米秒,跑道18,可以起飞。祝你顺利!”
“可以起飞,R44收到。”
林淼熟练地操作起来。总距上提,直升机轻盈离地。他稳稳地保持好悬停,然后柔和地前推周期变距杆,直升机开始加速,融入五边航线。每一个转弯,每一个高度变化,他都做得比平时更加精准、谨慎。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但手却异常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