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清晨,天光微亮,林淼便从一场碎片化的、充斥着失控轨道和引力扭曲的浅眠中惊醒。他几乎是从床上一跃而起,心脏因为残留的梦境和迫切的知情欲而咚咚直跳,好一会才缓过来。洗漱时,冰凉的水扑在脸上,才稍稍压下了那阵心悸。他快速换好衣服,拿起手机随便点了一份早餐后,便径直走上了阁楼。
电脑屏幕还亮着,休眠的屏保是深邃的星空图。他晃动鼠标,屏幕亮起,输入密码后,看到运行了整夜的模拟程序的最终结果报告已经生成成功了。
他深吸一口气,坐了下来,目光迅速扫过屏幕。
模拟结果显示:这颗流浪行星将以一个极其陡峭的倾角闯入太阳系外围。它会先被太阳的巨大引力所捕获,速度略有衰减,但轨道被急剧弯曲。随后,它将从气态巨行星木星的庞大引力场附近掠过。
看到这里,林淼的瞳孔猛地一缩。
“引力弹弓……”他低声吐出这个术语。果然,接下来的模拟数据清晰地显示,流浪行星借助木星的引力实现了惊人的加速,其速度和动能不降反增,像一颗被用力甩出的石弹,以一种更迅猛的姿态,朝着内太阳系直冲而来。而且其外围行星环内的碎片将以扇形扫射状快速砸向蓝星和钬星。
最终的近距离接触点被标红显示:预计将从距离蓝星仅**三百万公里**处飞掠而过。
这个距离,在天文尺度上,近乎是擦着鼻尖掠过。
而最让林淼感到窒息的,是后续的影像分析。报告根据其估算体积和密度,推算其质量约为蓝星的40余倍。如此巨大的质量,即使只是在三百万公里外经过,其产生的引力扰动也将是颠覆性的。
模拟动画也清晰地演示了灾难性的后果:
首当其冲的是玥球,蓝星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运行轨道将首先被彻底改变。模拟显示,玥球大约有59.82%的概率会被“旅者”的引力直接捕获,脱离蓝星的引力束缚,如同被巨人伸手捞走,从此成为这颗流浪行星的一颗临时卫星,或者更糟,在引力潮汐作用下最终解体。
而如果失去了玥球这颗稳定锚的蓝星,自身也将陷入巨大的混乱。
自转轴倾角可能发生剧烈变化,全球气候模式将在瞬间崩溃。更可怕的是,蓝星自身的公转轨道将因这次近距离的引力拉扯而发生剧烈改变。初步仿真结果显示,蓝星将被抛向一条离心率更大的椭圆轨道,其远日点将大幅外移,意味着整体上离太阳更远。同时,公转速度也会因加速效应而加快。
林淼点击了另一种可能性。
若玥球未被捕获,地球自转倾角和潮汐可能受流浪行星引力短暂影响后,会重新恢复至稳定。但是蓝星轨道预测与前一种可能性一致。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蓝星可能彻底脱离宜居带,陷入永久的冰河时代,全球性的生物大灭绝几乎是必然的结局。人类文明所依赖的一切农业、气候、生态基础都将不复存在。
林淼呆呆地坐在屏幕前,手指冰凉,甚至微微颤抖。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作为一名医生,他习惯于面对个体的病痛与死亡,并与之斗争。但此刻,他面对的是一场宇宙尺度的、无法阻挡的天体灾难。他该怎么办?他能怎么办?向谁发出警告?谁会相信一个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一个有着“学术举报”争议前科的人,基于自己业余天文观测和AI模型得出的末日预言?
下午,社区照例有一个小型的义诊咨询活动。林淼强打精神,穿上白大褂,坐在桌子后。阳光很好,前来咨询的都是些熟识的老人家,多是些高血压、糖尿病、腰腿痛的慢性病问题。
“林医生,今天脸色不太好啊?是不是没休息好?”一位经常来找他量血压的老太太关切地问。
林淼猛地回神,挤出一个职业性的笑容:“啊……是,昨晚没睡好,有点累,不碍事的。”他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和形形色色的医院检查报告单上,但休息间隙,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片深空,那个巨大的、正在逼近的阴影。
义诊结束后,那种无处排遣的焦虑感和内心的空洞越发强烈。他需要做点什么来转移注意力。想了想,他开车去了附近的生鲜超市,精心挑选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黑鱼。他决定晚上做一道自己最爱吃的酸菜鱼,用那种辛辣酸爽的味道和专注烹饪的过程,来暂时填满内心的不安。
回到家,系上围裙。刮鳞、去内脏、清洗……动作一如既往地熟练。然而,就在他准备将鱼片成薄片时,刚磨的菜刀锋利的刀口沾了水有些滑,手中的菜刀猛地一偏,深深地切进了他按住鱼身的左手食指!
“嘶——!”一阵尖锐的剧痛传来。
凭着医生的本能和专业素养,他立刻扔下菜刀,迅速将手指移到水龙头下,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同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的瘀血。看着那一道深可见骨的切口和不断涌出的鲜血。简单压迫止血后,他找出家里的急救包,用碘伏棉签仔细消毒了伤口,钻心的疼痛让他额头冒汗。随后他用无菌纱布包扎好,但心里很清楚,这种深度的切割伤,尤其是在处理水产时造成的,必须去医院进行正规处理,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