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染亮了通往京城的官道。绵延数十里的凯旋大军踏着朝阳前行,旌旗上的“夏”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沉稳有力,如同奏响了归家的序曲。尘土飞扬间,甲胄的寒光与朝阳交相辉映,将士们脸上都带着难掩的疲惫,却更掩不住归心似箭的喜悦。历经数月的沙场征战,如今终于要踏上京城的土地,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家的期盼。
“前面就是京城郊外的十里坡了!”前锋士兵勒马回身,高声禀报,声音里难掩兴奋,“百姓们都在那儿等着迎接殿下和娘娘!”
李凤瑶勒住胯下的“踏雪”,这匹通体雪白的战马是她的爱驹,跟随她征战沙场多年,灵性十足。她抬眼望去,只见前方的官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如同两条蜿蜒的长龙,从十里坡一直延伸到远处的京城城门方向。人群中,各色旌旗和木牌高高举起,上面用朱砂工整地写着“战神瑶妃”“靖王威武”“大夏永安”“边境安宁”等字样,风吹过,木牌哗哗作响,格外醒目。
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芬芳和糕点的甜香,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笑容,不少人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队伍最前方的李凤瑶和萧战。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挥舞着小手,蹦蹦跳跳地喊着“瑶妃娘娘”“靖王殿下”,声音清脆悦耳。
“没想到百姓们竟如此热情。”李凤瑶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她自幼习武,征战四方,早已习惯了沙场的刀光剑影,这般被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还是头一次经历。指尖轻抚过踏雪的鬃毛,感受着战马平稳的步伐,她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萧战策马来到她身边,胯下的“奔雷”是一匹乌黑的骏马,神骏非凡,此刻正兴奋地刨着蹄子,喷着响鼻。他下巴微扬,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得意:“那是自然,你我二人平定北狄,生擒可汗,护国安邦,百姓们自然感念我们的功绩。”他说着,拍了拍奔雷的脖颈,这匹神驹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意气风发,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震彻云霄。
李凤瑶侧头看他,只见他一身玄色战袍,腰束玉带,墨发用玉冠束起,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容,确实有几分英武不凡的模样。她忍不住打趣道:“瞧你得意的样子,一会儿可别在百姓面前出糗。”
“本王乃三军统帅,怎么可能出糗?”萧战挑眉,语气笃定,眼底却闪过一丝狡黠,“倒是你,一会儿被百姓们的欢呼声包围,可别害羞。”
李凤瑶笑着摇了摇头,不再与他争辩,策马向前行去。
随着大军逐渐靠近,百姓们的欢呼声愈发响亮,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瑶妃娘娘回来了!”“靖王殿下威武!”“感谢二位大人守护家国!”的喊声不绝于耳,还有不少百姓捧着鲜花、糕点和水果,争先恐后地往队伍前方递来。有的孩童更是踮着脚尖,将手中的野花扔向李凤瑶和萧战的方向,花瓣纷飞,香气四溢,落在他们的战马身上,如同撒了一层五彩的云霞。
“瑶妃娘娘,这是我家种的苹果,可甜了!”一位农妇捧着一篮红彤彤的苹果,奋力挤到队伍边缘,高声喊道。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笑得格外灿烂,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靖王殿下,尝尝我做的枣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递上一块用油纸包着的糕点,手中的拐杖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身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也学着老者的模样,捧着一块小小的糕点,仰着小脸,满眼崇拜地看着萧战。
李凤瑶和萧战纷纷颔首致意,示意身边的侍卫接过百姓们的心意。侍卫们将这些鲜花、水果和糕点一一收下,堆放在随行的马车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和鲜花,承载着百姓们最真挚的感激,让李凤瑶和萧战心中都暖暖的。
萧战见状,虚荣心顿时作祟,想在百姓面前好好“耍帅”一番,彰显自己靖王的威风,也让李凤瑶看看他的风采。他猛地勒紧奔雷的缰绳,手臂用力,想让战马人立而起,做出一个威风凛凛的动作。同时,他身子微微前倾,刻意挺直了脊背,胸膛挺起,摆出一副英姿飒爽、气宇轩昂的模样,眼神锐利地扫过周围的百姓,想收获更多的赞叹声。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着,等奔雷人立而起后,他再潇洒地挥了挥手,定能引来百姓们更多的欢呼。想到这里,他嘴角的笑容愈发得意,手上的力道也加重了几分。
谁知他一时得意忘形,手上的力道没控制好,加上奔雷突然被勒紧缰绳,有些躁动不安,竟猛地向前一蹿!萧战手中的缰绳瞬间从指间滑落了大半,他重心不稳,身子猛地向后一仰,眼看就要从马背上摔下来。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抓到了一把空气。
周围的百姓们见状,惊呼出声,不少人都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去扶他,却又隔着一段距离,无能为力。孩子们吓得捂住了眼睛,不敢再看,生怕看到靖王殿下摔下来的模样。随行的侍卫们也都大惊失色,纷纷策马想要上前救援,却已经来不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