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晨光带着几分暖意,驱散了多日来的硝烟与寒意。营区内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将士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清理战场残骸,有的在清点缴获物资,有的在救治受伤袍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疲惫后的轻松。
李凤瑶身着轻便的劲装,褪去了战甲的沉重,却依旧难掩一身凌厉的气场。她踩着晨露,穿梭在营区各处,亲自督查战后事宜。春桃提着一个食盒,快步跟在她身后,轻声说道:“娘娘,您都一夜没合眼了,先吃点东西垫垫吧。这是奴婢刚熬的小米粥,还有您爱吃的咸菜。”
李凤瑶停下脚步,接过食盒,对春桃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辛苦你了,春桃。等忙完这些,咱们再一起好好歇歇。”她打开食盒,拿起勺子,舀了一口小米粥,温热的粥品滑入胃中,驱散了些许疲惫。
“娘娘,萧殿下正在粮仓那边清点粮草,让奴婢转告您,缴获的北狄粮草足够咱们全军食用半年有余,还有不少牛羊马匹,都已妥善安置。”春桃一边帮李凤瑶递过手帕,一边说道。
“好。”李凤瑶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让他仔细清点,莫要出任何差错。另外,受伤的将士们怎么样了?军医那边可有足够的药材?”
“军医说,大部分伤员的伤势都已稳定,只是还有十几位弟兄伤得较重,需要好生调养。您之前让人采的草药还有不少剩余,足够支撑到京城的药材运来了。”春桃一一回禀。
李凤瑶放下食盒,语气凝重:“告诉军医,务必尽全力救治每一位将士,他们都是大夏的功臣,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另外,阵亡将士的名单统计出来了吗?要一一核实清楚,妥善安葬,并且尽快将名单传回京城,让陛下为他们追封抚恤。”
“奴婢记下了,这就去转告军医和文书官。”春桃应声,转身快步离去。
李凤瑶继续前行,来到了关押北狄俘虏的营帐外。营帐四周布满了 guards,戒备森严。她透过营帐的缝隙望去,只见里面的北狄俘虏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有的低着头唉声叹气,有的则眼神怨毒地盯着外面,显然还未从战败的打击中回过神来。
“娘娘。”一名负责看守俘虏的将领上前禀报,“这些北狄俘虏共有两万余人,其中包括不少将领。我们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关押,收缴了他们身上的所有兵器,目前暂无异动。”
“嗯。”李凤瑶点头,沉声道,“告诉弟兄们,看守时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可虐待俘虏,毕竟他们已经归降。另外,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稳定他们的情绪,避免发生哗变。”
“末将遵令!”将领齐声应诺。
李凤瑶转身离开俘虏营帐,朝着校场方向走去。此时的校场上,萧战正站在一堆兵器旁,与几名将领商议着什么。他看到李凤瑶走来,立刻迎了上去,眼中满是关切:“瑶瑶,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好好休息吗?”
“我没事,这点疲惫不算什么。”李凤瑶摆了摆手,目光落在眼前堆积如山的兵器上,“这些都是缴获的北狄兵器?”
“是啊。”萧战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你看,这些弯刀、弓箭、长枪,虽然不如咱们大夏的兵器精良,但数量众多,足足有三万余件,稍加修缮,便可补充到军中使用。另外,我们还缴获了北狄的十几面军旗,还有他们的兵符印信,都已封存妥当。”
李凤瑶走上前,拿起一把北狄弯刀,仔细打量着。弯刀的刀刃锋利,却带着几分粗糙,显然是仓促打造而成。她冷笑一声:“北狄贼子,靠着这些简陋的兵器,也敢侵犯我大夏边境,简直是自不量力。”
“可不是嘛。”一旁的禁军统领笑着说道,“若不是娘娘运筹帷幄,咱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打败北狄,擒获他们的可汗。现在整个营区的弟兄们,都把娘娘您当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李凤瑶放下弯刀,脸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弟兄们的英勇作战,我一个人也成不了事。”她顿了顿,看向萧战,“可汗那边怎么样了?可有异动?”
“放心吧,我已经让人严加看管了,他现在就是一只没了爪牙的老虎,翻不起什么风浪。”萧战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不过这老狐狸狡猾得很,我们还是得小心提防。”
“嗯。”李凤瑶点头,“等忙完手头的事情,我要亲自审问他,问清楚北狄内部的情况,以及他们今后的打算。另外,你立刻让人写一份详细的战报,将此次战役的经过、战果、伤亡情况以及后续的安排都一一写明,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向陛下复命。”
“好,我这就去安排。”萧战应声,立刻让人叫来文书官,吩咐他撰写战报。
文书官不敢怠慢,立刻铺开纸笔,奋笔疾书。李凤瑶和萧战站在一旁,仔细斟酌着战报的内容,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