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查理的工匠铺传出的叮当声,如同“曙光”基地逐渐强壮起来的心跳,给这片残破的峡谷注入了难得的活力。然而,这心跳声并无法掩盖日益尖锐的生存压力。水培槽里的幼苗生长缓慢,狩猎队的收获时好时坏,而每天消耗的粮食却是实打实的。贡献点制度勉强维持着公平,却无法凭空变出更多的食物。人口带来的负担,像逐渐收紧的绞索,提醒着林烨,被动的坚守终有极限。
必须主动出击,寻找新的资源。而眼下最明确、也可能回报最丰厚的目标,就是巴洛克遗留下的据点——那张粗糙地图上标记的、被溃兵含糊提及的“老巢”。
这天傍晚,林烨将老查理和雷娜再次召集到指挥所。油灯的光芒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岩壁上,随着火光摇曳。
“粮食撑不了太久了。”林烨开门见山,将一份由李婶统计的、触目惊心的粮食消耗清单推在简陋的木桌上,“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补给来源。目标,巴洛克的据点。”
老查理闻言,花白的眉毛紧紧皱起,脸上刻满了担忧:“林小子,我知道情况紧急,但……远征不是小事。巴洛克虽然死了,但他的老巢肯定还有残兵守着,说不定有什么陷阱。咱们现在能抽出的战斗人手不多,基地防御本来就弱,再分兵出去,万一……”
他的顾虑非常现实。基地初定,内忧未完全平息(阿雅的预警像根刺),外患虎视眈眈(“铁齿轮”的威胁并未解除),此时抽调精锐远征,风险极大。
“查理叔的担心有道理。”林烨点头,他早已权衡过利弊,“但坐吃山空是死路一条。巴洛克的据点,是我们目前唯一明确的、可能获得大量物资的地点。粮食、武器、药品、甚至可能有燃油和工具。如果能拿下,不仅能解燃眉之急,更能让‘曙光’的实力提升一个台阶。”
他看向雷娜:“你怎么看?”
雷娜抱着臂膀,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肘关节,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风险大,收益也大。”她言简意赅,“巴洛克的主力被我们打残,老巢防守应该空虚。关键是要快,要隐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果拖成攻坚战,我们耗不起。”
她顿了顿,补充道:“人选要精。不能超过十个人,必须绝对可靠,身手好,能吃苦,听指挥。”她的目光扫过林烨依旧不算利索的动作,“你……确定要亲自去?”
“我必须去。”林烨语气坚决。不仅仅是为了指挥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需要“预判”能力的突发状况,更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责任。躲在安全的后方发号施令,无法真正服众,尤其是在这危机四伏的废土。“我的伤不影响行动。”他补充了一句,尽管腰腹间依旧会传来隐痛。
老查理见两人决心已定,知道无法劝阻,重重叹了口气:“既然你们定了,那我这把老骨头就替你们守好家!需要什么装备,我想办法凑!”
接下来的两天,“曙光”基地如同一个精密而压抑的齿轮,开始为远征悄然运转。表面的日常劳作依旧,但核心圈层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备战气氛。
雷娜负责人员的筛选。她像挑选猎犬一样,从原“曙光”队员和后期表现最可靠的投奔者中,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七个人选,加上她和林烨,共计九人。这七人无一不是经历过血战、心理素质过硬、并且各有特长的好手——有擅长潜伏侦察的,有枪法精准的,有精通爆破的,还有两个是跟着老查理学过几天粗浅修理、能应付简单机械故障的。
林烨则和老查理一起,清点所有可用的武器装备。缴获的枪械中,挑选出状态最好的八支,优先配给远征队。弹药进行精确分配,每人携带基数严格限定。近战武器由老查理的工匠铺连夜打磨锋利。雷娜那杆狙击步枪被小心地检查和保养。
“这些东西,你们带上。”老查理将几个新打造的小玩意儿塞给林烨。那是几把带有倒刺的钢铁捕兽夹,和几个利用弹簧和撞针制作的简易绊发报警器。“对付可能有的暗哨和巡逻队,或许用得上。”
林烨郑重收下。这些凝结了老查理智慧和经验的土制装备,在特定环境下,或许比精良的枪械更有效。
豆子也贡献了他的力量——那台破烂无线电,经过他不懈努力,竟然真的发出了微弱的电流杂音。虽然远达不到通讯距离,但豆子兴奋地表示,如果再能找到一些关键零件,或许有望实现短距离联络。林烨鼓励了他,但远征队显然无法等待这不确定的技术突破,通讯基本还是依靠最原始的信号和默契。
与此同时,林烨反复研究那张地图,并与雷娜以及一个曾经在巴洛克势力边缘区域活动过的投奔者核实情报。据那人回忆,巴洛克的老巢似乎位于一片被称为“锈蚀峡谷”的荒芜地带,易守难攻,入口隐蔽,内部结构复杂。
“宝藏”必然伴随着危险。巴洛克经营多年,其老巢绝不可能毫不设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