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带来的温暖和能量棒提供的热量,让林烨几乎冻僵的身体慢慢缓了过来。他小口啜饮着烧开后又放凉了些的过滤水,目光却不敢有丝毫放松,警惕地扫视着这个临时藏身的地下空间。
系统的能源提示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能源水平:5.7%】,这点电量,恐怕再来一次共振波都够呛。
“扫描一下这个地下结构的稳定性,还有没有其他出口或危险。”他对着那台屏幕碎裂的PDA低声道。虚拟模拟再好,也得先有个安全的现实落脚点。
【扫描中…结构完整性评估:41%,承重柱有细微裂痕,不建议剧烈震动。未发现其他出口。生命信号扫描:除宿主外,暂无其他大型生命体征。检测到西北角有轻微空气流动,可能通向更深处或被堵塞的通道。】
只有一个出入口,像个死胡同。稳定性也差。这里绝非久留之地。
林烨的心沉了下去。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更稳固的据点。白天那只辐射蝎的袭击还历历在目,天知道夜晚的废土还会冒出什么更可怕的东西。
他站起身,举着一根燃烧的木棍当做火把,小心翼翼地走向系统提示有空气流动的西北角。那里堆积着大量的碎石和破损的家具残骸,几乎堵死了大半面墙。但凑近了,确实能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霉味的空气从缝隙里渗出来。
他尝试着搬开几块松动的混凝土块,后面似乎有个狭窄的缝隙,但更深的地方被更大的障碍物堵得严严实实。以他现在的力量和工具,想从这里挖出一条通路无异于痴人说梦。
失望而归。他坐回火堆边,添了根柴火,眉头紧锁。
“系统,根据扫描到的环境数据和我的现状,推荐一个临时避难所选址方案。”他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虽然破旧但似乎无所不知的系统上。
【计算中…优先考虑因素:隐蔽性、结构稳定性、易防守、接近资源(水、材料)。扫描范围受限,基于现有信息分析…】
【方案一:地表大型废墟内部。优点:空间可能较大,材料丰富。缺点:暴露风险高,防御面多,可能已被占据或存在未知危险。】
【方案二:半地下掩体(如本区域)。优点:相对隐蔽,温差较小。缺点:空间受限,出口单一,结构风险高。】
【方案三:利用天然地形(如岩缝、峡谷)。优点:易守难攻,自然屏障。缺点:距离当前位置未知,途中风险高,可能缺乏资源。】
光屏上列出三条方案,后面还跟着一长串复杂的概率和风险系数。
林烨看得头皮发麻。每个方案都利弊分明,风险都不小。他现在这小身板,经不起任何一场高烈度的遭遇战了。
“能结合地图信息吗?我之前好像看到过一点周围的地形。”他想起刚苏醒时胡乱奔跑的印象。
【数据库受损,完整地图缺失。可尝试导入宿主视觉记忆碎片进行辅助分析,需授权。】
“授权!赶紧的!”林烨立刻集中精神,努力回想自己醒来后看到的景象——无尽的废墟丘陵、远处扭曲的高架桥残骸、更远方似乎有一片相对低洼的地带……
PDA屏幕上的蓝光轻微闪烁了几下,那些模糊的记忆画面仿佛被扫描了进去。
【信息导入…处理中…结合环境扫描数据…生成简易周边地形推测图(精度较低)。】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其简陋的、由线条和色块构成的示意图,以他现在的位置为中心,向外辐射。大部分区域都是代表废墟的灰黄色,但在东南方向大约几百米外,标识出了一小片深灰色区域,旁边标注着【疑似天然岩体/小型峡谷入口,稳定性高,风险未知】。
峡谷?林烨心里一动。系统方案三的天然地形?
虽然只是推测,精度也低,但总比像个无头苍蝇乱撞强。
“目标暂定那个峡谷方向。”林烨下了决心,“但在那之前,我得先能活着走到那里。”
他现在的状态,虚弱,饥饿,只有一根辐射蝎尾钩当武器,面对任何威胁都够呛。必须尽可能武装自己。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具辐射蝎的尸体,以及散落各处的金属碎片。“系统,扫描所有可用材料,列出我能‘制造’的最优先防御或工具类物品。”
【扫描完成。可用材料:变异辐射蝎甲壳(轻度污染,硬度尚可)、尾钩(锐利,轻度污染)、金属碎片(成分混杂,强度不等)、混凝土碎块、木材(少量)……】
【根据材料匹配度及当前需求,推荐优先制造蓝图:‘加固型简易庇护所框架’(需‘照映’)、‘多功能工具钳’(需‘照映’)、‘简易警报陷阱’。】
“工具钳?”林烨注意到了这个。有了工具,很多事都会方便很多。
【蓝图:多功能工具钳。所需材料:高强度金属(≥3单位)、小型齿轮或轴承结构(≥1)、握柄绝缘材料(可选)。制造难度:中等。效用:切割、夹取、扳手、简易测量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