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晨雾刚漫过栗园的石阶,东坡的栗苞已胀得裂开细纹。沉默女孩蹲在希望树旁,指尖抚过簇生的绿苞 —— 原本预留的结果枝上,竟挤着五六个拳头大的栗苞,最外侧的苞壳已泛出褐红,而落地的裂苞里,饱满的栗实正爬着米黄色小虫。“栗苞过密率 38%,栗实象感染率 25%,” 她在管护日志续页划下橙线,“隐患排查:疏苞不及时?采收期延误?还是清园不彻底留虫源?” 检测仪屏幕跳动着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1.2%,远低于采后基肥临界标准 2.0%。
“苞子得多留!落果了还有备份!” 李爷爷举着竹钩走过,刚钩下的裂苞在竹筐里滚出声响。他瞥了眼田埂的有机肥堆,眉头拧成疙瘩:“老辈收栗从来‘见苞就摘’,你们偏要‘疏苞留果’,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嘛!” 他正要把希望树侧枝上的栗苞全钩下来,就被王大叔按住了钩柄。
“不能乱摘!沉默姑娘说要去小留大!” 王大叔的胶鞋沾着栗刺,语气比秋阳还坚定。他指着自己管护的果树:“上周没及时疏苞,现在一个枝桠挂 4 个苞,果实全挤成小颗粒,” 他翻开记满图谱的手册,“壮枝每 10 厘米留 1 个饱满苞,弱枝最多留 1 个,病虫苞全疏掉,” 他拍了拍手机,认养群消息正不停弹出:“秋收体验营已到村口,想学疏苞和虫果识别!”
双马尾踩着露水冲过来,书包里的漫画手册又添了 “秋季特辑”:第二百二十五格画着疏苞留果图(标着 “壮枝留 3 个!弱枝 1 个!”),第二百二十六格画采后基肥配比表(注着 “有机肥 200kg + 复合肥 1kg!”),第二百二十七格贴着栗实象防治漫画,旁注 “55℃热水浸 15 分钟!”。“沉默姐姐快看!星洲寄来的虫果检测仪!” 她举起淡蓝色仪器,“能扫描出果肉里的幼虫,还送了震虫塑料膜!”
陆昭衍刚把有机肥倒进施肥沟,就发现沉默女孩盯着裂苞里的小虫发呆。“是栗实象幼虫,” 他用镊子挑起栗实,“你看这些弯曲的白虫,得先疏苞再治虫。” 他翻开《板栗秋季管护规程》,“先按‘去小留大’原则疏苞,虫果集中销毁,再用 5% 辛硫磷颗粒撒施树盘,” 他突然指向南坡,“那些落果已经爬满幼虫,怕是虫情扩散了!”
顾言的摄像机刚对准秋收现场,就拍到揪心的一幕:小丫头正把带虫的栗实往筐里捡,说 “还能吃”。“有虫的栗实必须深埋!” 沉默女孩立刻跑过去制止,“栗实象幼虫会钻进土里越冬,留着会引发明年虫害,” 她切开虫果,“这每颗果实里藏着 1-2 条幼虫,10 天就会蛀空果肉,” 检测仪突然报警:“南坡虫果率升至 32%,需 18 小时内处理!”
“留苞怎么这么少?” 林溪突然惊呼。大家循声跑到西坡,只见李爷爷疏过的果枝上只挂了 1 个栗苞,枝条晃得空荡。李爷爷得意地哼了一声:“我说疏苞要狠吧!少留苞长个大!” 林溪立刻翻出平板查资料:“壮枝每 10 厘米得留 1 个栗苞!每枝最多 3 个,” 她指着资料里的结果枝图,“你看留苞均匀的果实又大又饱满,留太少会浪费树体养分!”
跨山护苗的 “秋季攻坚战” 随即打响。栗园西侧的技术站里,沉默女孩的新展板已经立起来:左边贴着疏苞采收步骤图,中间是栗实象防治流程图,右边挂着 “秋护三核心” 标语 ——“苞要精、果要净、肥要足”。她拿着竹钩示范:“壮枝选留直径 5 厘米以上的栗苞,病虫苞、重叠苞全疏除,采收要分 3 次进行,先摘裂苞再摘青苞,” 她举起药瓶,“树盘撒辛硫磷颗粒,能杀死越冬幼虫,”
栗园东侧的采收区,王大叔带着男人们进行实操。他教大家选苞技巧:“苞壳要选饱满无虫孔的,绒毛鲜亮的留,发黑枯萎的除,” 他用卷尺量苞间距,“这个苞距上一个 12 厘米,刚好符合标准,那个太近,得疏掉,” 李爷爷蹲在旁边帮忙递竹筐,时不时问:“留这些苞能收多少斤?” 王大叔擦了把汗:“按每苞 3 颗果算,这棵树最少收 15 斤,比全留增产三成!”
苏晚正带着认养家庭做秋收实操。每个家庭领到一套工具:竹钩、采收篮、虫果检测仪,还有双马尾绘制的 “秋护指南”。“先帮果树疏杂苞,再分期摘成熟苞,最后处理虫果,” 她边示范边讲解,“采后要挖环状沟施基肥,沟宽 40 厘米深 30 厘米,” 一位妈妈举着检测仪扫描栗实:“我家认养的 412 号树有 3 个虫果,要深埋多少厘米?” 苏晚点头:“最少埋 50 厘米,还得撒层石灰!”
顾言的摄像机追着管护环节拍到了转机:星洲的技术员正教王大叔热水浸果。“刚采收的栗实在 55℃热水里浸 15 分钟,杀虫率达 90% 以上,” 技术员边调试水温边说,“浸完晾干再储存,还能减少霉变,” 他指着处理后的栗实,“这样既环保又能保证品质,比单纯喷药管用,” 王大叔摸了摸温热的栗实:“这法子好,明年再也不怕虫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