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热浪刚掠过栗园的竹篱,移栽区的幼苗就出了状况。沉默女孩蹲在希望树幼苗旁,指尖抚过萎蔫的新梢 —— 原本舒展的真叶卷成了筒状,根尖处泛着褐色腐烂痕迹。“移栽成活率 78%,低于预期 90%,” 她在冬护日志续页划下蓝线,“原因排查:定植过深?基肥烧根?还是缓苗水未浇透?” 旁边的移栽记录显示,王大叔负责的区域有 12 棵幼苗出现同样症状,土表还残留着未拌匀的复合肥颗粒。
“摘心就得狠!把新梢全剪秃才好分枝!” 李爷爷举着修枝剪走过,刚剪掉的嫩梢在阳光下泛着汁水。他瞥了眼夏剪示范牌,眉头拧成疙瘩:“你们说的留 30 厘米摘心太啰嗦,老辈种栗从来都是‘夏剪剃平头’,长得快!” 他正要剪去希望树的主梢,就被王大叔按住了手腕。
“不能乱剪!沉默姑娘说过新梢 30 厘米才摘心!” 王大叔的裤脚还沾着泥,语气却格外坚定。他指着自己管护的幼苗:“上周我剪早了,新梢只长 15 厘米就剪,现在只冒两个弱芽,” 他翻开记满笔记的手册,“得留 30 厘米长,摘除顶端 3-5 厘米嫩梢,这样能发 3-4 个侧枝,” 手机突然响起,是认养群的消息:“夏季管护团已到村口,想学制袋防虫和拉枝!”
双马尾踩着凉鞋冲过来,书包里的漫画手册又添了 “夏季特辑”:第二百格画着摘心标准(标着 “新梢 30cm!摘 3-5cm!”),第二百零一格画拉枝角度(注着 “70-80 度!不交叉!”),第二百零二格贴着红蜘蛛漫画,旁注 “1500 倍高氯?吡虫啉!”。“沉默姐姐快看!星洲寄来的粘虫板!” 她举起黄色塑料板,“挂在树梢 1.5 米高,能粘红蜘蛛和蚜虫,还能当标记牌!”
陆昭衍刚把叶面肥倒进喷雾器,就发现沉默女孩盯着腐烂的根尖发呆。“是基肥没拌匀烧根了,” 他用小铲拨开根部泥土,“你看复合肥直接接触根系,已经烧出焦斑。” 他翻开《板栗夏季管护规程》,“得先换土洗根,再用 0.2% 尿素 + 0.3% 磷酸二氢钾喷叶补肥,每隔 15 天一次,” 他突然指向北坡,“那些幼苗叶片发白,怕是得了红蜘蛛,得赶紧打药!”
顾言的摄像机刚对准夏管现场,就拍到揪心的一幕:小丫头正把粘虫板贴在树干上,说 “贴得近粘虫多”。“粘虫板要挂在 1.5 米高的树梢!” 沉默女孩立刻跑过去调整,“太低会粘到益虫,太高又粘不到红蜘蛛,” 她指着叶片背面,“你看这些黄白色小点,就是红蜘蛛啃的,严重了会落叶死苗,” 检测仪屏幕亮起红色:“红蜘蛛虫害率 18%,需 24 小时内防治”。
“幼苗怎么全蔫了?” 林溪突然惊呼。大家循声跑到移栽区东侧,只见刚移栽的 20 棵幼苗新梢全垂了下来,土表干裂发白。李爷爷得意地哼了一声:“我说摘心要狠吧!你们偏搞这些规矩!” 林溪立刻翻出平板查资料:“是缓苗水没浇透!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树盘覆盖地布保墒,” 她指着资料里的图片,“你看人家的移栽苗浇透后铺了地布,咱们的土都干硬了!”
跨山护苗的 “夏季管护攻坚战” 随即打响。栗园西侧的技术站里,沉默女孩的新展板已经立起来:左边贴着移栽补救流程图,中间是夏剪三步法图解,右边挂着病虫害防治时间表。“先洗根换土救幼苗,再按标准摘心拉枝,最后喷药防红蜘蛛,” 她拿着修枝剪示范,“主梢 30 厘米摘心,侧枝留 10 厘米短截,拉枝要拉到 70-80 度,” 她举起装着叶面肥的喷雾器,“0.2% 尿素配 0.3% 磷酸二氢钾,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
栗园东侧的移栽区,陆昭衍带着男人们抢救幼苗。他教大家洗根技巧:“小心挖出幼苗,剪掉腐烂根尖,用清水冲净根系,再泡 1000 倍甲基托布津溶液 15 分钟,” 他边拌土边说,“新土要掺三分之一腐熟羊粪,不能让肥料直接接触根系,” 王大叔蹲在旁边帮忙,时不时提醒:“这棵根烂得厉害,得多剪点坏根,” 他手里的小铲动作熟练,比上次移栽时稳了不少。
苏晚正带着认养家庭做夏管实操。每个家庭领到一套工具:卷尺、修枝剪、喷雾器,还有双马尾绘制的 “夏管指南”。“先量新梢长度,够 30 厘米再摘心,” 她边示范边讲解,“摘心后喷叶面肥,每 15 天一次,能促进分枝,” 一位爸爸拿着卷尺量来量去:“我家认养的 101 号树新梢刚好 30 厘米,摘心要留多少?” 苏晚指着漫画手册:“看这格,摘除顶端 3 厘米就行,别剪太多!”
顾言的摄像机追着管护环节拍到了转机:星洲的技术员正教王大叔拉枝。“用细铁丝把枝条拉到 70 度,地面钉木桩固定,” 技术员边绑边说,“避免交叉枝、重叠枝,多余的从基部疏除,” 他指着拉好的枝条,“这样能扩大树冠,明年容易形成结果母枝,” 王大叔跟着学,拉完还掏出卷尺量角度:“刚好 75 度,符合标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