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舰的引擎室泛着幽蓝色的光芒,能量流在环形管道中奔涌,像被困住的极光。卡尔工程师的机械手指在控制台上来回跳跃,金属关节与合金面板碰撞出清脆的节奏,他面前的全息星图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刷新着坐标参数 —— 距离跃迁窗口开启还有 8 小时,联盟的导航系统却在此时抛出了致命的异常。
“不对劲。” 卡尔突然开口,电子眼瞳孔收缩成细线。他猛地将星图放大,水晶星云边缘的暗礁带在投影中化作锋利的黑色獠牙,而按照当前解算的航线,星轨舰将像飞蛾扑火般一头扎进这片死亡区域。
苏瑶的战术平板几乎同时发出警报,她快步走进引擎室,虚拟屏幕上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地脉同步率 98%,记忆共振参数稳定,星图加密层剥离度 73%…… 所有指标都显示正常,但航线终点确实落在暗礁带中央。”
林宇刚结束与绿绒星使者的磋商,听到警报声立刻赶来。他将星轨怀表放在控制台边缘,表盖内侧的微型宇宙模型正投射出淡金色的光纹,与全息星图上的航线产生微妙的排斥 —— 每当模型中的水晶星云光点闪烁,星图上的航线就会出现 0.3 度的偏移。
“是计算误差?” 纽约女孩抱着修复后的分裂者水晶站在门口,水晶表面的剑盾图腾泛着微光,“哥哥的数据库显示,星云暗礁带的引力场会扭曲空间坐标,误差范围可能达到 0.5 光年。”
卡尔突然抓起数据板冲向星轨舰的观测台,机械脚掌在走廊地面踏出急促的回声。林宇等人紧随其后,只见这位硅基工程师将联盟近百年的深空观测记录导入主屏幕,无数星辰的运行轨迹在投影中交织成网,其中猎户座旋臂的星轨被标上了醒目的红色。
“看这里。” 卡尔的电子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用激光笔指向旋臂边缘的一颗白矮星,“这颗编号 HD 的恒星,按照常规天体力学计算,它的赤纬应该每年增加 0.012 度,但实际观测值是 0.015 度 —— 差值正好是 0.3 度每百年。”
林宇的目光落在怀表上。表盖内侧的微型宇宙中,水晶星云的光点正在缓慢移动,轨迹呈螺旋状,与观测台屏幕上的白矮星偏移曲线完美重合。他突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插画:一张被红笔圈出的星图,旁边标注着 “宇宙的呼吸”。
“是岁差。” 苏瑶的战术平板自动调出地球地轴进动的数据,“就像地球自转会导致北极星更替,整个猎户座旋臂也在围绕银河系中心做周期性摆动,这种岁差会让天体坐标产生累积偏移。” 她指尖划过屏幕,星图上的暗礁带开始随时间轴移动,“按照这个规律反推,8700 年前播种者绘制星图时,暗礁带的位置正好是现在的母星坐标。”
观测台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仪器的嗡鸣在空气中震荡。纽约女孩下意识地握紧分裂者水晶,水晶表面的剑盾图腾突然黯淡,哥哥留下的金属残骸渗出冰冷的雾气:“所以星图上的坐标是 8700 年前的位置?这不是加密,是陷阱!”
卡尔的逻辑链在头顶组成复杂的几何图案,无数数据在菱形晶体间流转:“更精确地说,是动态陷阱。母星的实际位置每百年会向旋臂外侧偏移 0.3 光年,而星图绘制者故意隐藏了这个变量 —— 只有同时掌握地球地脉周期与星云岁差参数的文明,才能算出实时坐标。”
林宇突然注意到怀表的异常。表盖内侧的微型宇宙模型中,地球光点与水晶星云光点之间的金色连线开始闪烁,每次闪烁的间隔正好是 87 秒。他想起第 3 章记忆共振时浮现的时间轴,那些标注着文明转折的节点,间隔周期同样是 87 的倍数。
“87 年。” 他轻声说,指尖抚摸着怀表表面的纹路,“父亲的笔记里反复出现这个数字,地脉网络的共振周期是 87 年,星图的岁差参数是 87 年,甚至连怀表的齿轮咬合频率都是每 87 个齿一组 —— 这不是巧合。”
苏瑶的战术平板突然弹出新的计算结果:如果以 87 年为修正周期,将地球地脉的振动频率作为基准,水晶星云的岁差偏移量会呈现出完美的正弦曲线。当她将这条曲线叠加到星图上,原本指向暗礁带的航线突然转向,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在暗礁的獠牙间开辟出一条蜿蜒的通道。
“但我们还缺少关键参数。” 卡尔的电子眼闪烁着警示红光,他调出绿绒星提供的光脉记录,“星云的岁差周期存在微小波动,每经过 348 年(87×4)就会出现一次 0.01 度的偏差,这种级别的误差足以让修正后的航线再次坠入陷阱。”
观测台的舱门突然滑开,林小婉抱着青铜碎片快步走进来。碎片表面的裂纹正渗出金色的光流,在地面投射出守陵人遗址的地脉图谱:“江伯说,守陵人石碑上的七角星符号,每个角都对应着不同的时间节点。” 她将碎片贴近全息星图,光流立刻沿着星轨蔓延,在水晶星云的位置组成旋转的七角星,“看,当符号旋转到第七个角时,偏差正好被抵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