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的雨林在暴雨中蒸腾,林宇的战术衬衫紧贴后背,纳米屏蔽贴的警示灯在锁骨下方闪烁——那是三年前临江港事件留下的量子灼伤,此刻正随着遗迹方向的能量波动隐隐作痛。苏瑶的登山杖戳进腐殖层,杖尖带出的泥土中混着荧光碎屑,与曼谷别墅地下实验室的墙体材料成分吻合。
“沈晴的无人机扫面显示,”她对着对讲机开口,雨声掩盖了声音里的紧绷,“前方两公里的断崖下存在量子异常区,磁场紊乱程度超过喜马拉雅遗迹。”
林宇调整热成像眼镜,目镜中跳动的绿色光斑勾勒出山体轮廓——七芒星状的能量场如巨型生物般呼吸,中心的热源并非自然地质活动,而是规律的脉冲波动,频率与人类脑电波惊人相似。他后颈的纳米机器人突然活跃,在皮肤下形成细小的机械触须,这是自东京事件后首次出现的应激反应。
“注意藤蔓。”苏瑶突然拽住他的手臂,激光匕首划开眼前的蕨类植物。被斩断的藤蔓伤口处渗出荧光汁液,在暴雨中发出滋滋声响,竟在地面腐蚀出七芒星形状的凹痕。
“是基因改造植物。”林宇蹲下身,用镊子提取汁液样本,“细胞壁中嵌入了量子芯片,与三年前SW-100克隆体的培育舱材质相同。”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震动。暴雨冲刷的崖壁上,整块岩石翻转,露出内部的青铜门扉。门扉中央的渡鸦浮雕栩栩如生,喙部衔着的七芒星吊坠与苏瑶颈间的残片产生共鸣,发出蜂鸣般的共振声。
“古埃及与殷商文明的混合工艺。”苏瑶掏出从伯尔尼带回的青铜残片比对,“渡鸦象征亡灵引路人,而门沿的饕餮纹说明殷商时期的‘暗影会’分支已涉足远东。”
林宇将手掌按在渡鸦浮雕的瞳孔位置,纳米机器人顺着纹路注入能量。青铜门缓缓开启,内部涌出的气流带着陈年腐味与电子元件的焦糊味,夹杂着若有若无的檀香——那是临江港货轮上曾出现过的气味,与“暗影会”信徒的熏香完全一致。
门内是条倾斜向下的甬道,墙壁上的荧光苔藓组成流动的七芒星图案。林宇的手表显示海拔在下降,温度计却指向28℃,湿度高达90%——这与缅甸雨林的外部环境一致,却与常理中地下空间的低温潮湿相悖。
“是时空褶皱。”苏瑶的扫描仪显示,甬道的量子场正在扭曲空间,“我们以为在向下深入,实际在水平移动,就像穿过莫比乌斯环的背面。”
甬道尽头是座圆形石室,穹顶镶嵌着十二块星座石板,每块石板都刻着不同文明的七芒星变体。石室中央有眼古井,井水表面漂浮着水银般的液态金属,井壁刻着古梵文:饮下永恒之汞,见证因果循环。
“不是普通的水。”林宇的纳米机器人自动形成防护层,“是液态纳米机械群落,与沈巍案的凶器同源。”
苏瑶刚要靠近,古井突然沸腾,液态金属腾起人形轮廓,竟是三年前坠海的陈默。“林警官,”金属人形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的杂音,“加入我们,就能见到你最想见到的人。”
林宇瞳孔骤缩,纳米机器人在视网膜上投射出警告:量子幻象,神经入侵风险87%。他感到鼻腔涌出温热的液体,那是机械群落试图突破防护的征兆。苏瑶突然拽住他的手腕,将量子匕首刺入自己掌心,鲜血滴在地面形成逆位七芒星,陈默的幻象如烟雾般消散。
“用我的基因做防火墙,”她的声音带着痛楚,“沈月博士的意识碎片能干扰他们的神经入侵。”
石室后方的暗门应声而开,露出螺旋向上的阶梯。阶梯两侧的石壁刻着渡鸦衔尾的图案,林宇的手表显示他们已攀登三百级台阶,海拔却下降了两百米——这违背物理法则的现象让他想起长白山的克莱因瓶结构,却比那更复杂。
“是彭罗斯阶梯的实体化。”苏瑶的扫描仪显示,阶梯的量子场形成无限循环,“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里无限攀爬,却永远到不了终点。”
阶梯尽头的密室充满腐草气息,地面散落着人类骸骨,每具骸骨的后颈都嵌着七芒星状的金属片。林宇捡起一片残片,金属表面蚀刻着与临江港防波堤相同的符号,那是“暗影会”用来标记意识容器的烙印。
“这些都是实验体,”苏瑶的声音低沉,“用量子技术强行连接平行宇宙,试图提取其他时空的记忆。”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具水晶棺,棺中躺着的少女与苏瑶有七分相似,后颈的七芒星印记尚未完全成型。棺盖上的殷商甲骨文翻译过来是:SW-007,意识共振实验体,编号07。
“是你的克隆体,”林宇的纳米机器人与水晶棺产生共振,他看见无数片段在眼前闪过——实验室里的培养舱、穿着白大褂的沈月、以及某个时空的自己正在给少女注射量子药剂,“在某个平行宇宙,你是第7号实验体,而我……”
“而你是主导实验的科学家。”苏瑶接过话头,指尖抚过水晶棺,“这就是‘暗影会’的终极目标:在所有时空播种容器,直到找到能完美融合量子能量的个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