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关乎蒙元存亡的重大决策,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等将领皆不敢轻易表态。
诸位爱倾,对衍圣公此计有何看法?!
见众将沉默不语,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再次发问。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地位最高的国公脱火赤身上。
被天子点名,脱火赤只得恭敬回应:
臣等谨遵圣裁!!!
天元帝不满地扫视其他将领:
你们呢?!
枢密知院爱足等人纷纷应声:
臣等谨遵圣裁!!!
臣等谨遵圣裁!!!
......
这般敷衍的应答让天元帝胸中郁结,几乎要勃然大怒。
当他再度望向孔克表时,对方静默的眼神仿佛在诉说:
【陛下,请采纳此计!!!】
【陛下,成败在此一举!!!】
【陛下,重振大元霸业,全系于此!!!】
......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别过脸去,陷入长久的沉思。
经过漫长的沉寂,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低沉的声音终于在大殿中回荡:
着令衍圣公孔克表全权负责【大明瘟疫计划】,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协同办理!
今日所议之事及【大明瘟疫计划】内容,在场诸倾若敢泄露半句——天元帝眼中寒光乍现,朕定让尔等假死变真死!
孔克表闻言面露喜色,立即躬身应命:臣谨遵圣谕!
脱火赤、爱足等一众蒙元将领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天元帝挥袖道:即刻去办,朕要最快看到成效!
面对这个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计划,天元帝终究难抵 ,决定押上北元残存的国运与大明一搏!
以十余万北元子民的性命,
两万元军精锐的牺牲,
连同天子仪仗与无数牛羊物资为注,
赌大明天子、文武百官乃至百万明军的性命!
......
时值洪武十三年七月初,又到了万民农学院收获土豆的时节。
去年秋收的三千二百六十八个土豆,除去五个被做成醋溜土豆丝外,余下的三千二百六十三个已在今春由燕长倾带领老农们切块育苗,重新播种。
如今,经过三个月学习的一千二百余名农学子,正在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下,分散在十六亩土豆田里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丰收的果实。
燕长倾、朱元璋、马皇后与文武百官坐在土豆田边的帐篷内,观看农学子们挖掘土豆。
去年因人手不足,天子、皇后及众臣曾亲自下田挖土豆。如今土豆丰收,万民农学院的首批学子已能胜任此任,众人便不必再亲自动手。
为表重视,朱元璋、马皇后与燕长倾亲手挖取了每块田的前三株土豆。随后,挖掘工作交由农学子们完成。若官员们有兴趣,亦可下田一试,只要不伤及土豆。
武将们兴致高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郑国公常茂、永昌侯蓝玉、颍川侯傅友德等人顶着烈日,在田间比试谁挖的土豆最大最重。
年过七旬的文臣宋濂也满头大汗地从田里抱回一堆土豆,笑呵呵地呈给朱元璋:“陛下请看!这些土豆又圆又大,比老臣的拳头还大!尤其这颗,定有两斤以上!”
朱元璋接过土豆掂了掂,笑道:“嘿,还真沉!约莫两斤二三两!”他命内侍取来秤一称,惊喜道:“嚯,竟有两斤四两五!”
宋濂连连点头:“重点好!重点好啊!”
百姓们能吃得饱了!!!
朱元璋与一众开国功臣都经历过元末乱世,深知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更明白让百姓真正吃饱有多难。
见宋濂仍站着,朱元璋挥手道:
坐!快坐!
景濂先生陪咱一起看!
他就爱看这丰收景象,更爱邀人同赏。
宋濂不再推辞,在朱元璋身旁落座,与帝后及燕长倾共观田间热火朝天的收获场景。
帐中群臣见状,眼中精光闪动。
【陛下似乎很中意臣子献上大土豆?】
往 们不敢逢迎,生怕被当作谄媚之臣掉了脑袋。但此刻看来,朱元璋并不反感这般举动。
转眼间,文武百官纷纷奔向田间,争相挖掘更大的土豆讨好圣上。
不多时,徐达、李文忠、冯胜、汤和等人满身泥土,各自捧着土豆前来请朱元璋评判优劣。
朱元璋仿佛回到与兄弟们并肩打天下的岁月,笑呵呵地执秤称量。每当称出两斤以上的土豆,众人便如孩童般欢呼雀跃。
马皇后牵着长孙朱雄英,含笑望着这群老小孩,轻声对燕长倾叹道:
燕先生,若能永远这般该多好......许久未见重八如此开怀了。
燕长倾温声答道:
永远如此或许不易,但让这般君臣同乐的景象多些,还是能做到的。
马皇后笑意更深:
那便有劳燕先生了!
土豆田里,一群面容稚嫩的农学子正忙碌着。
他们不时与擦肩而过的文武百官目光相接,对方或点头致意,或报以微笑,这让年轻的农学子们感到既新奇又困惑。
这些来自京城的勋贵子弟之外的农学子,大多数人此前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家乡的七品知县。若非被选为农学子,他们连知县的面都难得一见。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