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传出的皇子体虚消息,配合这份精心设计的新科举制度,显然早有准备。
当朱元璋垂询百官意见时,群臣只得沉默应允。
若朝中大臣不认可新科举制度,那便永久废止科举取士。
宋濂顿时明白,自己与同僚们落入了朱元璋及其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联手设下的圈套。
纵使看穿这场父子双簧戏,众臣也不得不配合演下去——若当场抗旨,朱元璋极可能真会废除科举。
若科举彻底消亡,绝非文官集团愿见的结局。新制虽面目全非,但终究保留科举之名,儒家子弟仍可借此入仕。只要根基尚存,妥协亦无不可。
最终无论是否识破天家计谋,群臣皆俯首称善,新科举制度遂由礼部颁行天下。
......
户部代尚书所提第二事掀起轩然 :为便于统计田赋、简化征税流程,建议废除皇室宗亲至秀才阶层的免赋特权,改按名下田亩折发现银补贴!
太子朱标率诸皇子率先出列附议,朱樉、朱棡、朱棣等皆愿配合户部清丈田亩。群臣正欲谏阻,朱标已温声定调:户部昼夜赶工核算免税田亩,孤屡见灯火达旦。今既能为户部减负,孤自当体恤臣工。
这番颠倒黑白的说辞令满朝哑然——六部何时有过夤夜办公的旧例?
即便确有其事,六部衙门皆位于皇宫与东宫之外,身为太子的朱标,深夜要如何途经户部?
又该如何目睹户部灯火通明、人员往来如织的繁忙景象?
尽管满朝文武在心中将太子朱标腹诽了千百遍,面对他体恤户部的言行,众臣仍不得不齐声赞颂:
太子仁厚宽和,实乃江山社稷之福!
户部众官员更是伏地叩首,声泪俱下:
殿 恤臣等,微臣感激涕零,愿为大明竭忠尽智,肝脑涂地!
太子话音方落,秦王朱樉冷峻的声音随即响起:
皇兄所言极是。每逢征收田赋,地方官吏皆需逐一核查宗室、官员、士绅的免税田亩。
不仅徒耗人力,更导致赋税流失。
为节省人力物力,确保赋税足额征收——
直接废除从宗室到秀才的免税特权,改为按名下田亩补发相应免税银两,此策再妥当不过!
本王全力支持户部此议!
秦王此言一出,方才还盛赞太子的百官顿时色变,纷纷将矛头指向朱樉:
殿下此言谬矣!安知此策真能节省人力?
若反致耗费更甚,岂非加重户部负担?
正是!原先只需征收百姓赋税,如今连宗室官员田亩皆需课税——
征税范围扩大,所需人力物力岂非倍增?
......
众臣群起围攻秦王之际,晋王朱棡忽而迈步出列,睥睨群臣冷笑道:
赋税钱粮之事,本就是户部分内之职!
“户部既已提议废除皇室宗亲、文武百官、进士、举人、秀才的免田赋特权,改为按名下田亩数量补发现银抵扣应免税额,此举必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此方案定然能更高效地利国利民!!”
“诸位若对此有异议,莫非自认比户部众臣更精通赋税钱粮的征管核算?!”
“若真如此,本王即刻奏请父皇,调你们入户部任职岂不更妥?!”
晋王朱棡这番夹枪带棒的话,噎得五部官员一时语塞。他们质疑户部方案,朱棡便反诘其专业性——若真擅长财税,何不早入户部?自然,也可能他们确比户部高明。但若承认此事,朱棡便要请旨将其调入户部为吏。官变吏非升反贬,谁还敢逞强?
燕王朱棣冷眼扫过群臣,似笑非笑道:“户部既承诺按田亩数量补发现银,不过换种方式返还赋税,诸公并无损失。”
“既无损失,为何反对?”
“莫非有人私受田产投献,或替豪绅挂名 田亩,借此逃税渔利?!”
此言一出,百官慌忙否认:“臣等绝无此等行径!”——谁敢在朱元璋面前承认 逃税?暗箱操作尚可周旋,若摆上明面,以朱元璋的性子,必是死路一条。
周王朱橚立于丹陛,望着噤若寒蝉的群臣,慢条斯理道……
“户部的方案既未损害诸位的利益,又有户部担保能提升赋税征收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诸位为何还要反对?!”
“更何况,户部代尚书已用人头担保,三年内必见成效!”
“若无成效,再治罪不迟。”
“诸位还有何不满?!”
“是吧,户部代尚书?!”
周王朱橚话音一落,户部代尚书几乎瞪裂双眼——他何时说过以人头担保?!
莫说赌命,就连“废除宗亲、百官、士人田赋优待,改按田亩补发现钱”的方案,也是众皇子逼他“主动”上奏的!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