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燕长倾怒斥齐王朱榑的根源——将国家经济交予外行之手,不啻于一场灾难。
实际上,若非大明长期维持钞铜并行的货币体系,且有铜本位制度勉强支撑局面。
再加上明英宗时期(1436年)开放金花银禁令,至大明中期重新确立铜银复本位制度。
早在宣德年间甚至更早,大明就应因宝钞严重贬值而面临朝廷信用崩溃的危机。
若再叠加民怨沸腾,只需有心人稍加 。
恐怕大明就要上演莫道宝钞值一贯,一文不值天下反的动荡局面了。
国家制度的长远优劣,终究不及百姓眼前的温饱生计。
但经济状况的好坏,却直接关乎黎民百姓的柴米油盐!
一旦触及百姓的生存根本,这个国家就再难有转圜的余地。
殿下的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诸位皇子。
此刻都已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默默注视着眉宇间隐现怒意的燕长倾。
呼......
燕长倾闭目凝立,深深吐纳平复心绪。
本无怒意,但想到大明宝钞自发行以来持续贬值、通胀肆虐,百姓深受其害却未得其利时。
胸中那股无名怒火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陛下发行大明宝钞,究竟是为方便朝廷盘剥百姓血汗?
还是因铜料匮乏、国库空虚、金银短缺,财政困顿。
不得已以此法回收民间金银铜钱,暂维朝廷运转?!
燕长倾负手而立,冷峻目光中暗含难以名状的怒意,平静却极具压迫地逼视朱元璋。
......
末座的朱元璋闻言缓缓起身。
同样负手而立,如雄狮般威严凛然,目光毫不退让地与燕长倾相接,沉声道:
“前者,怎样?!”
“后者,又怎样?!”
燕长倾依旧神色淡然,缓缓说道:
“若是前者,便用百般手段令其速速崩塌,免得百姓再受其害。”
“若是后者,便改其弊端,使其真正长久稳固,而非沦为朝廷盘剥百姓的恶政。”
殿下的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皇子,再次目睹这似曾相识的一幕。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皆变。
【父皇与燕先生怎么又对上了?!】
【方才不还相谈甚欢吗?!】
【为何父皇和燕先生碰在一处,总免不了争执?!】
【上回初见时,也是如此剑拔弩张。】
【那次险些以为父皇要斩了燕先生!】
【燕先生为何忽然动怒?】
【莫非是因榑弟的答复不合他意?】
【六弟,你讲些道理!燕先生所问之事,莫说是你,我们谁能答得上来?】
【你们不也哑口无言?既如此,我答不上来,又怎能怪我?!】
……
众皇子目光交汇,无声交流。
朱标正欲起身,再度调和父皇与燕长倾之间的僵局,马皇后却已先一步站起。
她轻挽朱元璋手臂,同时向燕长倾微微颔首,温声道:
“陛下所求,自然是后者。大明宝钞之事,我等或许不甚明了,但陛下初衷,是为便民,亦为缓解朝廷银铜之困。”
“若燕先生对此有何高见,还望不吝赐教。”
马皇后一开口,殿内紧绷的气氛顿时缓和。
于朱元璋而言,马皇后伸手轻挽的刹那,纵有滔 意,亦须平息。
唯有她代己发言,朱元璋才会默许,视其言如己出。
而对燕长倾来说,虽对朱元璋滥发宝钞之举愤懑,却也仅止于他一人。
马皇后在燕长倾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
正因如此,当马皇后成为朱元璋与燕长倾之间的缓冲时,两人都收敛了各自的锋芒。
讲台上的燕长倾闭目凝神,平复心绪。
他明白自己的愤怒源于前世的教育理念。
在那个时代,人人平等、以人为本是根植于课本的信念。
在前世的全民义务教育下,只要不是思想极端或背离国家的人,大多都会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学生和百姓都清楚自己的阶层归属,也明白国家所代表的立场。
因此,为百姓发声,就是为自己发声。
燕长倾方才正是站在百姓的立场审视问题。
当他看到大明通行宝钞无节制发行,引发千百倍的通货膨胀,直接或间接榨取百姓财富时,愤怒便油然而生。
而朱元璋呢?
或许他曾经出身贫苦,但成为九五之尊后,他的身份早已转变为统治者。
统治者不容许任何人挑战权威。
正因如此,面对燕长倾言语中的锋芒与怒意,朱元璋才会毫不退让地针锋相对。
这本质上是两个不同阶层、不同观念的人因同一件事而产生的思想碰撞。
燕长倾骨子里蔑视皇权。
朱元璋则坚信皇权至高无上。
这样的两人相遇,冲突与对峙自然难以避免。
若想避免矛盾,除非朱元璋的观念向燕长倾靠拢,或者燕长倾的思想向朱元璋妥协。
唯有如此,两人之间才不会再爆发方才那样的激烈对峙。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