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物物交换愈繁,所需各异,遂有一般等价物应运而生。笔锋转折间,新词跃然纸上。朱元璋低声复诵一般等价物,虽觉陌生,但方才亲身经历已令其心领神会。
燕长倾转身面向朱元璋、马皇后及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肃然道:“货币的本质确为【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即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并促成交易的媒介。”
“方才陛下用以交换的手帕,此刻便承担了这一职能。”
“如今大明通行的黄金、白银、铜钱、宝钞,乃至诸位殿下提及的琉璃、古玩、字画、玉石等,皆可视为【一般等价物】。”
“此类物品亦称【货币】或【钱】。”
“货币诞生于以物易物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
“上古先民时代,神农氏、有巢氏等曾以陶器、海贝为货币。”
“历经岁月更迭,无数物品曾作为货币流通又遭淘汰。”
“最终,因稀缺性与固有价值,【黄金】【白银】【铜】被永久保留,成为举世公认的【钱】。”
“此即《屠龙技·钱与利》首章——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朱标等皇子运笔如飞,详录其言。朱元璋与马皇后仅提笔写下【一般等价物】等关键词,余下内容待朱标后续誊抄。
燕长倾忽而反问:“然黄金、白银因其稀缺与价值成为货币,可【大明宝钞】这等纸钞——”
“当真具备稀缺性与内在价值否?”
面对燕长倾的问题,朱元璋垂眸沉思。
【大明通行宝钞真的算得上稀有且珍贵吗?】
这个念头刚浮现,他便暗自摇头。
作为宝钞的创立者,他比谁都清楚——只要他一声令下,宝钞提举司就能无限量印制。
既非稀有,更谈不上珍贵。
不仅朱元璋这么想,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经过深思后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宝钞并不稀有珍贵。
要多少有多少。
不过是纸张罢了。
燕长倾继续追问:
稀有珍贵之物未必能成为【一般等价物】,但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必然具备这两个特质。
既非稀有又不珍贵的宝钞,为何能与金银铜并列,成为交易用的钱币?
这正是今日论题的关键所在。
朱元璋等人顺着这个思路展开思考:
【若真如燕先生所言,金银铜符合条件,宝钞却不符合】
【但现实中宝钞确实与金银铜一样流通使用】
【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朱标紧锁眉头,试图找出宝钞与金银铜之间的深层联系。
【由此可见,大明通行宝钞必定暗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特殊价值!】
【正是这份独特价值,才让它能与稀有的金银铜并列,成为流通的货币!】
【可这神秘的,究竟从何而来?!】
秦王朱樉眯起眼睛,从怀中取出一张随身携带的一贯面额宝钞,在烛光下反复端详,试图 其中奥秘。
【燕先生说过,金银铜自古就是公认的等价物。】
【而大明宝钞,却是父皇开国后才推行的新事物。】
【前朝北宋似乎也有类似纸钞,唤作交子、会子......】
【可随着宋室倾覆,那些纸钞便成了废纸,再也换不来半粒米。】
晋王朱棡目光深远,忆起前朝纸钞的兴衰。如今的大明宝钞,正是借鉴了北宋旧制。
【按燕先生的说法,交子失效是因为丧失了等价物属性。】
【但为何会丧失?等等...我明白了!是因为北宋覆灭!】
【也就是说,交子的价值依附于北宋政权!】
【朝廷在,纸钞便是钱;朝廷亡,纸钞便成纸!】
【如此说来,大明宝钞的价值,同样系于国运之上!】
【可这背后的道理,又当如何解释?!】
燕王朱棣运笔如飞,将推演过程尽数记录。但写到大明宝钞与国运关联处,墨迹戛然而止。
任他苦思冥想,终究难窥更深层的玄机。
【莫非是因为...朕的旨意?!】
【不错!正是朕的旨意!】
【是朕钦定宝钞可作交易之用,它才真正成为了钱!】
【朕乃天子,金口玉言,纵使大明通行宝钞既不稀罕也不贵重。】
【但朕只需一道旨意,便能令其与金银铜钱等价流通!】
朱元璋紧蹙的眉宇渐渐舒展,嘴角不自觉扬起一丝笑意。
在他心中,这便是最恰当的答案。
......
讲台上,燕长倾见朱元璋似有所悟,当即问道:
大明通行宝钞乃陛下钦定推行,不知陛下对此可有见解?
朱元璋胸有成竹,昂首答道:
宝钞能与金银铜钱同列等价,成为百姓所用之钱,皆因朕以天子之尊下旨,赋予其等同价值!
秦王朱樉、周王朱橚等人纷纷点头称是。太子朱标、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虽面露恍然,转瞬却又陷入沉思,眉间疑云未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