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倾瞥向陆文昭,语气平静:“哪几家商号联手出的价?”能喊出这等数目,绝非一家之力可为。
“晋商、燕商,还有一位姓赵的豪商。”陆文昭垂首应答。先前听闻燕长倾欲三日敛财千万两,他只觉痴人说梦,如今方知是自己囊中羞涩,眼界狭隘。
裴纶猛然回神,急问道:“大人,为何要白送他们琉璃镜?方才巴掌大的镜子能拍出两百万两,今日宾客逾千,这一送便是千余面——若拿去拍卖,少说也值十几万两啊!”
燕长倾淡然一笑:“拍卖的是巴掌大的琉璃镜,所赠不过是铜钱大小的边角料,本就是废料利用,不值几文。况且众人空手而归,难免心生怨怼。赠这微不足道的小镜,他们纵有不满,也再难启齿。”
他指尖轻叩桌案,继续道:“更妙的是,当他们日日对着铜钱大的小镜时,见旁人用着巴掌大的琉璃镜,心中作何感想?自会咬牙买上三面大的。一箭三雕,岂不美哉?”
裴纶望向楼下——果然,随着小镜分发,满堂抱怨声渐息。他再看向燕长倾时,目光已如瞻仰神只:这位大人不仅有点琉璃成金的仙术,更将商道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
【难怪连诸位殿下都尊称大人为先生,果然身怀惊世之才!!!】
陆文昭与裴纶心中同时浮现这个念头。
随后登场的第二件拍品,是面等人高的琉璃镜,起拍价直接定为五万两白银。面对如此稀世珍宝,在场勋贵子弟与富家公子们纷纷举牌竞价,价格从五万两一路飙升至三十八万两方才落槌。
后续拍卖采用交替模式:先是成批捆绑的琉璃珍品,接着是单件绝世孤品。每批捆绑珍品皆以百万两起拍,最终成交价自然突破百万;而单件孤品则多在三十万至五十万两之间成交。
经一个时辰的激烈竞逐,首夜所有琉璃拍品悉数售罄。最终统计显示,首场拍卖共斩获八百八十七万两白银!
......
次日拂晓,农学院内。
什么?!
昨夜拍卖竟入账八百八十七万两?!
听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专程禀报,朱元璋双目圆睁,满脸震撼。正在一旁照料土豆的马皇后亦面露惊色——这笔巨款近乎抵上去年大明全年岁入!而这仅是短短一夜所得!
更令朱元璋心惊的是,这些琉璃制品的真实成本不足八千两,甚至可能仅 百两!若换作旁人制作,原料耗费或许需数千两,但对他而言,所谓石灰石、白云石等原料,不过是俯拾皆是的沙土砾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取些沙石何须银钱?
这些原料唯一的成本就是运输的人工费用。
但朱元璋的人工需要花钱吗?
根本不需要!那些劳力全是朱元璋的人,他派他们去挖沙土石子,谁敢向他讨要额外工钱?
这些人每月本就领着朱元璋的微薄例钱,虽少得可怜,但也算被他包养了。
所以原料近乎免费,人工也近乎免费。
唯一真正需要花钱的,就是用来装琉璃的木盒,这些木材得额外掏银子买。
而这项开销,顶多几百两银子罢了。
若不算前期建造琉璃工坊的几万两投入,燕长倾仅用 百两成本,一夜之间就赚了 百万两。
什么叫点石成金?这就是点石成金!
这哪是十倍百倍的回报?简直是万倍暴利!
想到仅靠沙石就赚了大明一年的岁入,朱元璋眼都红了!
这根本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要是多卖些,岂不是赚疯了?!
先前朱元璋还对燕长倾“三晚赚千万两”的说法半信半疑。
结果一夜就快达成了!
这来钱速度比抢还快!
再加上后两晚的拍卖,突破千万两毫无难度。
唯一的问题是,三晚总收益会是两千万还是三千万两。
想到这儿,朱元璋忍不住骂道:
“他阿姆的,他们哪来这么多钱?!”
他这个天子都掏不出百万两,之前还因缺钱让燕长倾自筹农学院经费。
自己穷,便以为天下人都穷的朱元璋,此刻只觉被骗了。
他不是天子吗?
他不是坐拥四海吗?
为何他拿不出百万两,这些人却随手就能砸出来?!
朱元璋脸色骤冷,杀气腾腾地怀疑:
“他们是不是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了?!”
“不然哪来这么多银子?!”
“毛骧,把昨晚竞价之人的名单全给朕拿来!”
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两白银,在朱元璋眼中绝非寻常手段所能获取。
晨光微露时,燕长倾风尘仆仆地从江东楼赶回,面带倦色,远远对朱元璋说道:
“陛下可以看,但看完后最好不要轻举妄动,至少现在不行。”
“况且,赚取百万两白银,未必非得靠 受贿或搜刮民脂民膏。”
“比如我昨夜所得八百余万两,陛下总不会认为我是靠 受贿或压榨百姓得来的吧?!”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