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元朝发展,到明初时,不仅豪商掌握琉璃技艺,以朱元璋为代表的皇室更拥有顶尖工艺。此次调来的匠人中,就有世代专精此道的老师傅。
此时琉璃的价值,早已称不上是奢侈品。若真有意购买,在这个时代,只需数十两银子便可购得巴掌大小的五色琉璃瓦。
然而必须明确区分的是,现代玻璃虽由古代琉璃发展而来,却与古代琉璃并非同一事物。
其一在外观上,古代琉璃色泽浑浊,色彩斑驳(实为杂质过多),只能称作琉璃制品,远非现代玻璃可比。
其二在原料上,普通琉璃以黄丹、洛石和铜末制成,上等琉璃则用水晶母料烧制。无论哪种工艺,都可谓成本高昂——毕竟铜在古代可直接作货币,即便是铜末也价值不菲,水晶母料更是价比黄金。加之烧制过程中的损耗与瑕疵,即便技术成熟,琉璃制品仍要价数十至上百两,皆因其本就不菲的造价。
现代玻璃却能呈现晶莹剔透的质感,更能精准控制色泽,杜绝任何杂色。正如燕长倾在豪商交易会上展示的琉璃珍品,之所以价值三十万两白银,关键便在于其惊人的透明度——置于掌心竟能清晰映现掌纹!这等工艺在此世堪称奇迹,需在数十万次烧制中才可能偶然得之。百万分之一的极品琉璃,溢价百倍实属平常,再配以祥瑞造型,自然价值连城。
这也解释了为何朱元璋及其皇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认定燕长倾的琉璃能牟取暴利——他们确信燕长倾掌握了更精湛的烧制技艺。事实的确如此。
更何况现代玻璃仅需石英(河沙)与纯碱两种原料,其成本与产出价值相比,说是点石成金亦不为过。
正因如此,尽管琉璃工艺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但穿越者仍能凭借这种存在三千多年的玻璃制品获利。
石英与纯碱带来的成本优势,对古代琉璃制作而言堪称碾压。
炉温持续攀升,热浪使空气都微微扭曲。
燕长倾估算温度达标后,对两侧的琉璃匠人下令:
投料。
匠人们立即将粉碎的河沙、含纯碱的石灰石、白云石、芒硝、煤粉、方解石、长石、萤石,以及首炉的碎玻璃废料等混合物倾入炉中。
玻璃炼制方法有简有繁。
最简易之法,需趁雷暴天气,将铁棍插入沙地引雷——闪电高温能使沙粒瞬间玻璃化。
若条件有限,可采用三步法:
先粉碎沙碱混合物并烘干;
再于窑中高温熔成液态;
最后吹制定型即可售卖。
现代玻璃工艺本就这么简单。
但燕长倾既得朱元璋支持,自当追求完善。他摒弃简易三步法,采用现代工厂的全套工艺。
添加的辅料中:
石灰石(含纯碱)可降低熔点;
芒硝能充当澄清剂;
其余材料则赋予玻璃特殊性能。
这些辅料用量少且价廉,成本增幅微乎其微,对传统琉璃仍是绝对优势。考虑到成品质量提升带来的溢价,燕长倾最终选择了更精细的现代工艺。
......
池窑内炽热的火焰将原料熔化成晶莹剔透的玻璃溶液,燕长倾见状微微颔首,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
对他而言,玻璃制作的关键步骤已然完成。后续的吹塑成型工序,朱元璋派来的世代传承的琉璃匠人们远比燕长倾更为精通。
当清澈如水的玻璃液呈现眼前时,在场的匠人们无不瞠目结舌。这些世代从事琉璃制作的匠师们,从未见过如此纯净透明的琉璃溶液!
传统琉璃之所以色泽浑浊、五彩缤纷,正是因为其溶液本身就不够纯净。而此刻,他们竟亲眼目睹了完全透明的琉璃溶液——透过这晶莹的液体,池窑底部的纹路清晰可见!
大...大人...匠人首领声音颤抖,这...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位资历最深的老师傅激动得语不成句。当初燕长倾要求改用河沙与石灰石作为原料时,匠人们虽表面顺从,内心却暗自埋怨这位外行瞎指挥。毕竟在他们世代相传的工艺中,从未使用过这些材料。
碍于燕长倾尊贵的身份,匠人们只得照办,却早已准备好等失败后如何委婉地纠正这位大人的。
第一炉仅用河沙和石灰石烧制的次品玻璃,已令众人惊叹不已。
第二炉加入白云石、芒硝、煤粉、方解石、长石、萤石等辅料后,竟炼出完美无瑕的琉璃液,彻底颠覆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琉璃烧制认知。
“如何做到的?你不是亲眼所见吗?”燕长倾淡然一笑。
“日后琉璃炼制,皆按此法进行。”
“先用河沙与石灰石炼一炉次品,再以次品琉璃及其他原料炼制第二炉精品。”
“琉璃吹制暂按我先前要求的形状制作。”
“今日参与炼制的工匠,每人赏银五百两。日后表现优异者,每月另有赏赐!”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