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朱樉施礼起身,眼中掠过一丝讶异。他本以为燕长倾若有一日封圣,必是以《屠龙技》为凭。毕竟此前讲授时,燕长倾对此道的领悟已令他窥见一二。
谁曾想,屠龙之圣尚未现世,反倒先从天而降一位农圣!
【但农圣之名,确实是当今天下儒家学子唯一能认可的圣道了。】
【纵是孔圣先师,亦需仰赖神农之粮。】
朱标心中感慨,若以其他方式成圣,必遭天下儒生非议。唯独农圣之道,无人敢驳。
毕竟,任你是何派儒生,除非能餐风饮露,否则只要仍需食人间烟火,便不得不敬农圣之功!
【八百余年未出新农圣,今日竟有幸得见!】
周王朱橚望着风姿卓然的燕长倾,眼中难掩欣羡。
成圣啊……
他亦曾心怀此志。初涉医道时,他甚至幻想过如药王孙思邈般以医封圣,名垂千古。
可惜,终究是痴念。
史书之上,他至多留一笔“大明周王”而已。自古未有皇子成圣,他亦难破此例。
“请坐。”
朱元璋还礼后,竟以近乎平辈之姿邀燕长倾入座。
面对亩产二十石、甚或五十石的土豆,纵为天子之尊,朱元璋亦不得不承认——此刻的燕长倾,已与他同立云端。
冷静下来的朱元璋,真正将燕长倾视为“圣人”后,心中旧怨亦消散大半。
区区从九品翰林学士胆敢触犯天威,与一位未来能拯救万民的圣人冒犯天子,两者岂可同日而语!
前者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无论重演多少次,朱元璋都无法容忍蝼蚁般的芝麻官竟敢挑衅皇权,必会雷霆震怒。
但后者?不过是农圣与天子之间的戏谑罢了。
圣人间的玩笑,何来大不敬?何来死罪?!
所谓死罪,不过是用来震慑凡夫俗子的。
面对朱元璋的挽留,燕长倾从容落座,两侧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如木偶般肃立陪侍。
这土豆,便是你自信能向朕讨要半年阳寿的底气吧?!
朱元璋虽是发问,语气却斩钉截铁。
先前燕长倾讲授《屠龙技》时曾言:若天子震怒,便让朱标等人拖延半月。半月后,他自会另献宝物,强索半年生机。
显然,这宝物正是即将丰收的土豆。
手握亩产二十石的祥瑞,莫说天子,便是 亲临,今日也得给燕长倾添上半载寿数!
尽管燕长倾已呈上《土豆种植心得》,但在朱元璋君臣成功培育出第二茬前——
谁都不敢动他分毫!
橘枳之变在农事中屡见不鲜。若种植时突发《心得》未载的病症,谁能担责?
这可是保底二十石的仙粮!纵是天子亦不敢妄为。
若因朱元璋失误导致减产,他定会气得月余食不下咽;
若是皇子犯错,必遭三月卧床的重责;
若是旁人纰漏——
那就用全族性命来抵吧!
在这饥馑年代,亩产二十石的土豆,确实比人命金贵。比千万条性命,都要金贵得多!
如果种土豆时遇到《土豆种植心得》里没提过的问题该怎么办?
当然得找燕长倾!他那本《土豆种植心得》从切块栽种到日常管理,从储藏保鲜到烹饪食用,写得明明白白、生动详实、图文并茂。
放眼整个大明,真正精通土豆种植的唯有燕长倾一人。这土豆本就是他从发现到种植,从收获到进献一手包办。若因种植问题导致本该亩产二十石的收成受损——
这口黑锅,除了燕长倾谁也背不动!
就算贵为天子的朱元璋也扛不住,起码得下道罪己诏。所以在土豆第二季收成前的半年里,哪怕燕长倾真要上房揭瓦,朱元璋也得咬牙忍着。
连揭瓦都能忍,给皇子们教《屠龙技》又算什么?
冷静下来细想燕长倾的所作所为,朱元璋甚至怀疑:从一开始给皇子授课就是精心设计的局,就为引他今日亲眼见证这亩产二十石的奇迹!
唯有如此,这份天大的功劳才不会被层层分润。若走正常渠道上报,各级官员都要分一杯羹。更可怕的是,若遇贪功之徒,说不定会害了燕长倾性命,将土豆据为己有。
死无对证之下,纵是天子也难辨真伪。唯有现在这样跳过所有中间环节,燕长倾才能独享殊荣,也最安全。
......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燕长倾坦然颔首:正是。
“这土豆便是我有信心向陛下换取半年寿命的依仗。”
朱元璋用脚尖轻踢地上的土豆堆,意味深长地注视着燕长倾:
“怕是不止半年吧?单凭此物,就够资格让你此刻与朕平起平坐。待这土豆遍植天下,令万民免于饥馑之时,怕是连朕都要尊你一声——燕圣人!”
最后三字被拖得绵长,话音里夹着难以言说的深意。
燕长倾抚掌而笑:“以土豆之功,将燕长倾三字易作燕圣人,我倒也担得起。”
“自然担得起。”朱元璋颔首道,“纵使神仙临凡,也抹杀不了土豆的功德,你的功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