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倾微微一笑,再度确认:“如此说来,诸位的‘拳力’皆源于陛下所赐的三卫之兵?”
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点头称是,目露疑惑——此言有何不妥?
暗室中的朱元璋暗自冷哼:
【蠢材!】
【尔等藩王之权,皆出自朕手!】
【这般仰赖天子之威,何谈真正执掌藩王之权?!】
……
燕长倾得到诸位皇子答复后,微微一笑:
你们当真以为藩王之拳是属于自己的力量?
或者说,你们的亲王三卫真是 于陛下百万雄师之外的军队?
朱樉、朱棡、朱棣等人闻言一怔,随即领悟话中深意,神情逐渐凝重。
看来诸位殿下已经想通了。
你们掌握的亲兵卫队,不过是陛下恩赐的权柄。
换言之,你们的藩王之拳,实则是天子之拳的分支。
陛下既能下旨赐予,自然也能下旨收回。
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吗?
燕长倾的反问让大殿陷入沉寂。
方才还踌躇满志的朱樉、朱棡此刻哑口无言。
他们原以为能借藩王之拳逐步掌控天子权柄,却不想这力量本就是天子权柄的一部分。
朱棣苦笑着摇头,对争夺储位之事更添几分清醒。
太子朱标暗自松了口气。
他先前担忧藩王之拳会演变成对抗 的力量,如今明白这力量始终受制于皇权,心中大石落地。
借来的力量终究不是自己的。
真正的藩王之拳,应当如臂使指,完全听从你们的意志。
当你们的亲卫不再奉诏倒戈,而是誓死追随你们的主张——
那才是真正属于你们的力量。
燕长倾神色平静地说道:“唯有如此,你们的藩王亲军才能真正属于你们自己,无人能夺,无人可免!”
听完这番话,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陷入了沉默。
若以“敢于持兵对抗天子使者、违抗天子旨意”为标准,那么他们麾下数万亲卫大军中,真正符合要求的不过寥寥数百人。
这些人,本质上都是誓死效忠他们的死士。
换句话说,诸位藩王真正能掌控的兵力,甚至不足千人。
与父皇朱元璋所统率的百万雄师相比,这微薄的力量令人心生无力。
暗室之中,朱元璋轻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傲然。
【藩王夺权?绝无可能!】
【藩王三卫名义上归藩王统辖,实则仍是天子百万大军的一部分。】
【只需一道圣旨,便可轻易剥夺藩王对三卫的掌控。】
【除去三卫,藩王真正能调动的,不过数百死士罢了。】
【随便派出一支卫所军,便能将其拿下!】
教室内,燕长倾见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神情低落,便出言宽慰:
“虽然如今的藩王亲军并非真正属于你们,但并非无法改变。”
众皇子闻言,目光再度亮起,紧紧盯着燕长倾。
面对众人期待的眼神,燕长倾沉吟片刻,缓缓道:
“藩王三卫仍属天子大军,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名,二是利。”
“名,指的是军队名义上的归属,关乎大义名分。”
“利,则涉及军队的供养、将士的晋升,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而在这两点中,后者远比前者重要。”
“只要利益足够,甚至能让人忽视名义上的归属。”
“明白这两点,将藩王三卫真正收归己用,便不再困难。”
“陛下已将三卫赐予你们,命你们抵御外敌。”
“因此,名分已在你们手中。”
“这第二个利,便是大军的粮饷由谁供给,将士们的升迁由谁定夺。”
“诸位都知晓是由朝廷供给,由朝廷定夺。”
“可果真如此吗?!”
燕长倾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眼中浮现困惑之色。
难道……不是吗?!
燕长倾提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折好后走到太子朱标面前递上。
朱标展开纸张,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略作思索后提笔写下两个名字。
燕长倾又从袖中取出一颗琉璃珠,悄悄塞到朱标手中,随后在纸上补了一句。
朱标虽不解,仍依言照做。
朱樉、朱棡、朱棣等人全然不知二人暗中交流了什么。
片刻后,朱标走到齐王朱榑面前,递出琉璃珠道:“七弟,皇兄赠你一颗琉璃珠。”
朱榑一怔,虽不明就里,仍接过珠子谢道:“多谢大哥!”
此言一出,朱标陡然变色,猛然回首震惊地望向燕长倾。
燕长倾含笑取回那张纸,在众皇子面前展开——
【请殿下默不作声。现需将琉璃珠赠予一位皇子,请写下两位人选。】
【朱桢、朱榑】
【请殿下将此珠赠予齐王,只说是您所赠。】
三行字迹清晰可见。
“诸位请看,真正赠珠之人是我。”
“可齐王殿下谢的却是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