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毛骧疾步上前躬身听令。
其一,以燕宅为中心,百丈内的住户按市价三倍补偿,全部迁往城南。准用强制手段,但不得伤民!
其二,调三个锦衣卫千户所入驻,昼夜三班轮值,专职护卫燕长倾!
“胆敢对燕长倾不利者,皇子以下,可先斩后奏,特此恩准!”
“锦衣卫缺额三人,准予补录。”
“其三,燕长倾若有差遣,只要不违大明律法,务必全力配合!”
“其四,每日将燕长倾之事详细记录,呈报于朕!”
朱元璋一道道旨意接连下达。
毛骧闻言神色骤变,眼中满是骇然。
一个锦衣卫千户统领千名精锐。
三个千户,便是三千余众!
如此庞大的锦衣卫力量,竟只为护卫燕长倾一人?!
这般待遇,简直骇人听闻!
即便是诸位藩王在京的护卫亲军,也远不及此。
最受宠的皇子,在京亲卫不过近千。
多数藩王在京护卫,不过三五百之数。
而燕长倾竟需三千锦衣卫贴身保护,这般阵仗,怕是连东宫侍卫都要退避三舍!
若真与太子卫队交锋,胜负犹未可知!
此前种种迹象已显陛下对燕长倾的重视。
但此刻毛骧才惊觉,自己还是大大低估了圣眷之隆!
这般恩宠,几乎与太子不相上下。
可那是储君啊!未来的天子!
燕长倾何德何能,竟能获此殊荣?!
【莫非...那屠龙之术确有其事?!】
毛骧心头猛然闪过这个念头。
正思忖间,忽觉朱元璋目光如电射来。
顿时惊得汗流浃背,慌忙跪地领命:
微臣遵旨!
见其如此,朱元璋神色稍霁。
沉吟片刻,又补充道:
稍后去诏狱提十名健壮无伤的死囚,分开关押。
缚其手足,蒙其双眼,置于静室。
以利刃轻划其腕,但不可见血。
再备清水,调至血滴之速,缓缓滴落。
一日后,将十名死囚的详细资料呈报上来。
若过一日未死,便释放归去。
朱元璋要验证燕长倾提出的心理暗示致死法是否属实。
【若真有效......】
的目光落在燕府门前,深邃难测。
毛骧屏息静立,不敢出声。
良久,朱元璋收回视线,沉声道:速去办理。
记住,若燕倾少一根头发,朕要你项上人头!
毛骧肃然跪拜:微臣誓死护卫燕学士周全!
此刻在毛骧心中,燕长倾的地位已与太子朱标比肩。
若二人发生冲突,在不伤及太子的前提下,他更可能听从燕长倾之命。
从圣谕中,他分明感受到这位学士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已不亚于储君。
无论缘由为何,君命既下,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唯有效死奉命。
......
文华殿内,朱标携诸皇子再度觐见。
儿臣等以天子恩泽,五世而斩 封爵为纲,重修宗室制度,请父皇御览!
朱元璋接过奏本,眼角微跳。
这份新拟的宗亲制度,从爵位名称到俸禄标准,竟与燕长倾当日所言一字不差。
朱标兄弟不过是将那番话原样誊录,附名其上罢了。
朱元璋见太子和皇子们全无主见,一味听从臣子意见,心中顿生不悦。身为皇室子弟,岂能毫无主见?至少也该重新调整宗亲俸禄才是!
燕长倾曾言,大明皇室宗亲年俸五百六十八万石确实过高。朱标本欲再度削减俸禄,却在与朱樉、朱棡、朱棣等兄弟商议时,见他们摆出藩地贫苦之态,恳求兄长手下留情。明知诸弟所言不实,朱标终究心软作罢,将燕长倾修改过的宗亲制度原封不动呈递御前。
朱元璋朱笔一挥,在奏疏上作出调整后,命太子与诸皇子传阅:若无异议,日后大明宗亲制度便照此施行。
新制规定:
亲王岁禄三万石、郡王五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四百石、镇州将军二百石。依此计算:
十六位亲王合计四十八万石
八十位郡王合计四十万石
四百镇国将军合计四十万石
两千辅国将军合计八十万石
一万镇州将军合计二百万石
总计年俸四百零八万石,较原额减少一百六十万石,约占岁入五分之一,正符合燕长倾所言岁入五至六分之一的标准。朱标见状,面露欣然之色。
尽管燕长倾未曾详细解释为何建议皇室宗亲俸禄占比不宜超过国家岁入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但朱标思及他展现的过人智慧,认为若能参照其提议制定大明宗亲俸禄制度,即便日后出现问题,也可寻燕长倾协助解决。
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面露难色——他们的藩王年俸从五万石骤降至三万石,近乎腰斩。与旧制相比,亲王待遇可谓大幅缩水。至于郡王、辅国将军等削减的千石、数百石俸禄,他们并不在意,毕竟这点数目对藩王而言微不足道。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