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慕坚信,棉布倾销将推动经济、技术和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劳动密集型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必将加速这一进程。
在朱慕看来,工业变革未能在华夏发生实属历史遗憾。要知道,工业变革前的英国,纺织技术甚至不及华夏十三世纪的水平——当时英国连多锭纺机的概念都没有,而华夏早在宋朝就研制出多锭纺织机。英国直到1764年才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出现水力纺纱机,比华夏的水力纺机晚了四百多年。
令人唏嘘的是,宋代已有用于麻纺的水力纺车,但直到明末都未出现棉纺水力机械。这个微小差异,最终导致华夏逐渐落后于世界。
汉王,这款新型纺织机既可用水力驱动,也可人力操作。只是人力效率稍逊。工业部官员汇报道。
效率相差多少?朱慕问道。
人力最多带动二十四转,水力可达六十转。
非常好!朱慕眼中闪过欣喜之色。这已是超越时代的工艺成就。
朱慕满意地拍了拍工业部官员的肩膀。
他环视众人,朗声说道:
诸位表现甚佳,本王向来赏罚分明,此次人人皆有封赏。
谢汉王恩典。
工匠、工人与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
几名新来的工人刚要下跪,立刻被旁人拽住,低声提醒汉王不喜跪礼。
免礼免礼。朱慕笑容可掬地摆手。
这时工业部官员上前一步:汉王,属下有位大匠研制出新物件,已做出样品,不知您可愿一观?
哦?是何人所制?朱慕顿时来了兴致。
回...回汉王,是...是小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战战兢兢出列,双腿不住发抖。
小人琢磨了个飞梭的改进法子,样品就在后头工坊里,斗胆请汉王过目。
飞梭?朱慕眼前一亮,速带本王去看!
官员与老工匠喜出望外。
朱慕对飞梭并不陌生——在他前世记忆中,这物件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机械,却在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当年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不仅让织布效率翻倍,更间接催生了珍妮纺纱机的问世。
实验室内,飞梭在织机上来回穿梭,每次引线都精准利落。老工匠操作片刻,便织出两尺余宽的布匹,效率远超当下织机。
随行的沈玉莲与侍女方方、圆圆皆面露讶色。她们精于女红,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织具。沈玉莲尤其注意到,这些由木头与铁器组成的机关,竟将繁复的纺织工序变得这般简易。
如此一来,那些纺织匠人几十年的手艺积累,岂不是都成了无用功?
江南的家庭纺织作坊怕是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朱慕对此早有准备。他巴不得手工作坊倒闭,正好让纺织工人都进工厂干活。这也是他建国伊始就推行男女平等的原因——毕竟家庭纺织业的主力都是女性。
为了让女子能光明正大走出家门,朱慕经常带着三位夫人招摇过市。连王爷都不介意夫人抛头露面,旁人还有什么理由阻拦?
甚好!你叫什么名字?朱慕满意地问道。
小、小人宫二。方才还滔滔不绝的老匠人,此刻又变回战战兢兢的模样。
汴梁城外,红巾军列阵如林。
韩林儿站在将台上,望着麾下千军万马,不禁豪情万丈:有此雄师,三日必破汴梁!
殊不知二十里外的山坳里,察罕正举刀怒吼:建功立业就在今日!随我杀贼立功!
数万元 枪如雪,杀声震天。
这一瞬,杀伐之气如怒涛席卷,整片战场地动山摇,肃杀之意直冲九霄。
王保保立于军阵之中,只觉浑身战栗。
大丈夫生当如此!
比 父,脱脱终究逊色三分。
察罕帖木儿既是王保保的叔父,亦是养父。他自幼长于察罕府中,待这位养父比生父更敬重十分!
进军!
察罕翻身上马,挽缰振臂,英姿勃发。
(汴梁城头。
攻守之战已至癫狂。
箭雨、炮石、嘶吼、哀嚎交织成死亡乐章。
城墙内外尸骸枕藉,鲜血浸透砖石,凝作紫黑。
高台之上,刘福通紧抿双唇。
韩林儿见久攻不克,暗自焦灼,却见众人皆神色如常,遂强自按捺。
这般定力,他尚能持守。
……
福建泉州。
暮色浸染海天,落日熔金,鸥鸟翩跹。
好一派安宁画卷。
然泉州城下,黑压压的军阵如浊浪排空,守军肝胆俱颤。
宋清策马阵前,胸中激荡——此乃他首度为汉王统兵征伐,王恩浩荡,岂能辜负?
此战必胜!
取泉州,定八闽!
见守军毫无降意,宋清眸中腾起怒焰。
愚顽之辈!
先前与郭氏兄弟分兵入闽,所过州县无不望风归顺。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