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0月1日,上午9:00
地点:“苟命号”机甲研发舱+宇宙观测舱
金属摩擦的冷硬声响在研发舱里回荡,我指尖按在操作台的触控屏上,指腹传来的冰凉触感,勉强压下心底翻涌的焦躁。屏幕中央,高级机甲的三维蓝图正缓慢旋转,银灰色的机身线条凌厉如蓄势的猎鹰,肩部的粒子炮、肘部的高频切割刃、背部的矢量推进器,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致命的威慑力,这是超神学院系统刚刚解锁的“苍鹰-Ⅴ型”机甲图纸,比我们目前列装的中级机甲战力提升至少三倍。
“能源核心适配率仅68%,低于安全阈值22个百分点。”科研组组长陈工的声音带着浓重的疲惫,他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双手撑在操作台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尝试了三种合金配比,都无法承受机甲启动时的能量负荷,昨晚最后一次测试,核心舱直接熔穿了。”
我俯身凑近屏幕,放大能源核心的结构图,蓝色的能量流转示意图上,多处标注着醒目的红色警示。“苟命号”的能源系统本就紧张,前段时间为了规避流浪文明探测器,关闭了大半非必要设备才勉强撑过去,现在要量产10台高级机甲,每台需要的能量核心相当于三台中级机甲的总和,供需缺口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横在眼前。
“剩余的高纯度星核矿还能提炼多少能量晶体?”我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刻意维持的冷静,视线扫过旁边的物资储备报表,上面的数字刺眼得很。
“最多只能凑够4台的量。”物资组的小李快步走过来,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纸张边缘被捏得发皱,“小行星带的矿物开采效率越来越低,大部分矿石的能量纯度都在30%以下,提纯损耗率超过60%,上个月的开采量比之前少了近一半。”
我沉默着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操作台边缘。金属的脆响在密闭的研发舱里格外清晰,像倒计时的秒针,敲在每个人的心上。窗外,宇宙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墨色,几颗遥远的恒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却照不透这片死寂的黑暗。距离我们上次采集恒星能量已经过去半年,那片恒星系的耀斑活动越来越频繁,早已不适合靠近,而新的能量采集点,还在星际测绘的规划中,远水解不了近渴。
“必须优先保证核心护卫队的配置。”赵虎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他穿着一身沾满油污的工装,显然是刚从机甲维护舱过来,脸上的胡茬泛着青黑,眼神却异常坚定,“现在宇宙里的未知威胁越来越多,上次遭遇的流浪文明探测器只是开胃小菜,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遇到带着武器的外星舰队?没有足够的高级机甲,我们就是宇宙里的活靶子。”
“活靶子也得先活下去。”副舰长林玥从他身后走出,她手里拿着一份生态系统监测报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机甲量产固然重要,但飞船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出现了波动,食物储备只能维持三个月,水净化系统的滤芯也快到使用寿命了,这些都是关乎2000人存亡的根本,不能把所有资源都砸在机甲上。”
研发舱里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赵虎皱着眉,往前跨了一步,正要开口反驳,被我抬手制止了。
“吵解决不了问题。”我抬眼看向两人,目光扫过研发舱里的所有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先明确优先级,高级机甲是保命的盾,生态物资是续命的粮,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的问题不是选哪个,而是怎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用。”
我转身重新看向机甲蓝图,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能源核心的参数:“陈工,能不能简化机甲的部分非核心功能?比如降低巡航模式下的能量输出,或者暂时关闭部分辅助探测设备,优先保证武器系统和防御系统的能量供应。”
陈工愣了一下,随即快速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参数开始飞速变动:“可以试试,但性能会打折扣,巡航速度降低20%,探测范围缩小30%,而且武器系统的连续发射时间会缩短到原来的一半。”
“够了。”我果断点头,“我们的核心需求是‘隐蔽防御’,不是主动进攻,只要能应对突发威胁、完成警戒任务,这些牺牲是可以接受的。”
赵虎还想说什么,我看向他,语气放缓了些:“赵队,我知道你想让护卫队战力拉满,但现在的情况不允许。10台机甲的目标不变,但可以分两批量产,第一批先造4台,优先配备给核心警戒小组,剩下的6台,等后续能量晶体补充到位再逐步完成。”
赵虎抿了抿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听你的,但我要求第一批机甲必须优先装备A3区域的警戒小队,那里是我们的能源采集航线必经之路,风险最高。”
“没问题。”我应下,随即看向林玥,“物资组这边,能不能优化资源分配?压缩非必要物资的消耗,优先保障科研和生产所需,同时让勘探队加快速度,在周边星域寻找新的矿物资源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