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根这句话,说出所有老工匠的心声。
他们一辈子引以为傲的手艺,在这台冰冷的机器和那盏明亮的电灯面前,显得如此粗糙,如此不值一提。
这不是打击,而是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启示。
他们看到差距,更看到方向。
林川拍了拍赵铁根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安慰的话。
有时候,事实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些经验丰富但思想固化的老师傅们,才算是真正从心底里,接纳“工业”这个新事物。
“赵师傅,各位老师傅,玩泥巴的时代,过去了。”
林川的声音很平静。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人,都要学着玩铁,玩真正的钢铁。”
他转身,示意张博和几个学员,将一张巨大无比的图纸,在院子中央铺开。
那是他耗费2000贡献点兑换出来的,【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全套设计图纸!
当那张比两张八仙桌拼起来还大的图纸,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图纸上,是用无数精密线条勾勒出的一个庞然大物。
它像一个钢铁巨人,由巨大的底座、四根顶天立地的立柱、和一个悬在上方的,液压油缸组成。
每一个零件,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复杂而有序,充满让人窒息的工业美感。
“这……这就是你说的那个……水压机?”
李云龙凑过来,瞪大眼睛,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这玩意儿,比他见过的鬼子最大的山炮,还要复杂一百倍!
“所长……”赵铁根看着图纸,嘴唇都在哆嗦,“这么……这么大的家伙,光是它底下那块铁疙瘩,就比咱们的‘乌龟炉’还大……”
“咱们的炉子,就算把料装满,一次炼出来的钢水,连它一个角都浇筑不出来啊!”
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图纸画得再好,造不出来,那就是一张废纸。
刚刚被点燃的希望,被这巨大的现实差距,又浇上一盆冷水。
“谁说我们要一口气把它造出来?”
林川笑了,他早就料到众人会有这种反应。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图纸上圈几个地方。
“你们看,这个巨大的底座,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几十个小块来铸造,然后再用高强度的螺栓,把它们拼接起来。”
“这四根立柱也一样,我们可以先铸造出钢锭,再用水力锻锤,一节一节地把它锻打出来。”
“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们先准备好砖头、木梁,再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搭起来。”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让工匠们稍微松了口气。
化整为零,这个道理他们懂。
“可是,所长,”李瘸子提出新的问题,“就算是造这些小零件,对钢材的要求,也比我们以前造锄头镰刀高得多。咱们的‘乌龟炉’,炼出来的就是熟铁,太软,撑不住这么大机器的劲儿。”
“说得好!”
林川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不是造水压机。而是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对‘乌龟炉’进行升级!”
“不!不是升级!是推倒重来!”
林川的语气斩钉截铁。
“我们要造一座全新的,能用电,能吹氧,能精确控制温度的新式炼钢炉!一座一次能融化一吨钢水,能炼出真正合金钢的电弧炉!”
他又拿出了一张相对小一些,但同样复杂的图纸。
电弧炉!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超出所有人理解范围的词。
“但是,在造新熔炉之前,我们必须先用‘乌龟炉’,炼出能造新熔炉骨架的,合格的钢!”
林川的目光扫过所有人。
“今天,我就要用这座‘乌龟炉’,给咱们研究所,炼出第一炉,真正的特种钢!”
命令下达,整个兵工厂再次行动起来。
这一次,所有的老师傅,所有的学员,都成下手。
唯一的总指挥,只有林川一个人。
他亲自挑选焦炭,亲自计算铁矿石和废钢的配比。
李云龙从旅部“打劫”来的那些珍贵的锰矿、硅石,被小心翼翼地称重,放在一旁。
炉火再次点燃。
这一次,炉子旁边,多了一台手摇式的鼓风机,十几个学员轮流转动,提供比以往强劲得多的风力。
林川站在炉口,没有温度计,他的眼睛就是最精密的仪器。
他死死地盯着炉膛里火焰的颜色,从暗红,到橘红,再到刺眼的亮白。
“加料!”
“鼓风机!再快!”
“准备加锰!”,
“就是现在!加进去!”
他的指令,简短而清晰。
工匠们在他的指挥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没人敢有丝毫懈怠。
李云龙和刘振华,远远地站在安全距离之外。
他们看不懂林川在干什么,但他们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到极致的气氛。
他们知道,这一炉钢,关系到整个研究所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