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无名屿的邪修残孽后,众人并未急于折返青鸾舟。李越望着岛屿深处萦绕的淡淡灵雾,指尖摩挲着北斗剑剑柄,提议道:“幽冥殿偏择此处设坛,绝非仅因地势阴邪——能支撑夜辰残魂凝聚的,除了邪煞之气,或许还沾了上古灵脉的光。趁晨光未散,不如探一探,免得遗漏关键线索。”
“正有此意。”林昭立刻附和,玉笔在掌心轻转,“上古遗迹常与灵脉共生,若真能寻到,或许能解蓬莱仙岛的更多隐秘。”阿蛮早已按捺不住,提着裂海矛兴冲冲地窜到最前,衣襟里的巫神蛊似是感应到主人的雀跃,偶尔发出细微的蠕动声,暖融融的气息透过布料渗出来。
岛屿北侧的山坳与别处截然不同——此处无半分阴邪残留,反倒萦绕着一缕若有似无的上古灵韵,连空气都比别处清新温润。行至坳口,阿蛮突然刹住脚步,指着前方三丈高的青石构筑物惊呼:“快看!那石头台子好古怪,上面刻满了花花绿绿的线条!”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山坳中央矗立着一座规整的方坛,由九块巨型青石拼接而成,石面布满深浅不一的风化痕迹,边角却仍残留着人工凿刻的利落线条,透着历经千年而不颓的庄严。台面刻满纵横交错的符文,纹路如星宿排布、江河奔流,虽被薄苔覆盖些许,刀刃般的线条仍清晰可辨。阳光洒落时,符文缝隙中竟渗出淡金色微光,与方才祭祀阵的阴寒气息判若云泥,隐隐透着浩然正气。
“是上古祭坛!”林昭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异彩,快步上前,小心翼翼拨开石面上的薄苔,指尖轻触符文——文道之力顺着指尖流淌,与符文产生微妙共鸣,石面上竟泛起细碎的金光,如流萤般缭绕不散。“这些是《洛书》遗符!”她俯身蹲在祭坛东侧,玉笔在掌心虚划,笔尖金光与符文中的微光相连,在空中凝成短暂的文字虚影,“有了!符文记载,此乃徐福东渡寻药时留下的中转祭坛!”
“徐福?”海伯面露惊色,“那位率童男童女寻访仙山的先贤?”
“正是。”林昭点头,语气难掩激动,“当年他为避开千岛海域的风暴与海妖,以《洛书》九宫五行玄奥布下传送阵,以岛上灵脉为基、天地星力为引,可直接传送至蓬莱仙岛外围,省去数月航程。更巧的是——”她玉笔一点虚空,凝出一道与归墟封印相似的符印,“这些符文与归墟的封印符文同源!你看这道‘镇元符’,与归墟封印核心的符印只差一道旋纹,显然是同源异用。徐福当年定是借鉴了归墟封印的法理,才将空间传送与灵脉稳固结合,创下这祭坛。”
墨尘绕着祭坛踱步,九宫八卦阵盘悄然悬浮掌心,青光流转间与祭坛符文牵出细细的光链。“阵基完好,只是千年下来灵脉耗损,阵法陷入沉寂。”他指尖掐诀推演,神色笃定,“《洛书》合九宫、应五行,需注入同源灵力方能重启。寻常修士的单一属性灵力难以驱动,但星力包罗万象,可模拟五行之性,恰好能补全阵法所需。”
李越走上前,掌心缓缓泛起五色星力——金之星力如碎金流转,对应祭坛“天”位符文;木之星力似青芽吐绿,契合“泽”位符线;水之星力若溪流缠绕,融入“水”位纹路;火之星力如火星跳跃,点亮“火”位符印;土之星力如山岳沉凝,沉入“山”位基石。“试试便知。”他指尖一点,一缕金色星力落在祭坛中央的“太极鱼”枢纽符上,那道符文瞬间亮起,炽金光芒顺着纹路蔓延开寸许,石面微微发热,灵韵流转更盛。
阿蛮踮着脚尖凑到祭坛边,伸手想去触摸那些亮起的光纹,指尖刚碰到便被一股柔和的力量弹开,她捂着手指笑起来:“好神奇,像摸在暖融融的云朵上!”转而又想起什么,脸上露出几分忐忑,“传送阵?会不会像苗疆的巫阵一样,走进去晕头转向,吐得天昏地暗啊?我小时候跟着巫医试阵,吐了整整一下午,连阿妈做的糯米糍粑都没吃成!”
李越闻言失笑,抬手揉了揉她的头顶,语气温和:“上古先贤布设的传送阵,可比苗疆巫阵精妙多了。无空间乱流,无灵力反噬,你且放宽心,试试就知道了。”巫神蛊似是听懂了对话,在阿蛮衣襟里轻轻蠕动,散发出一缕安心的暖意,像是在安抚主人。
话音未落,李越纵身跃至祭坛中央,周身五行星力骤然暴涨。金之星力顺着九宫“天”位蔓延,发出清脆的金石交鸣;木之星力注入“泽”位,催生出道道青芒,竟有细微的嫩芽从石缝中冒头;水之星力缠绕“水”位,符文缝隙中仿佛有清泉涌动,泛起细碎涟漪;火之星力点亮“火”位,散发出温和却不灼人的暖意,驱散了山坳的晨凉;土之星力沉入“山”位,让祭坛青石微微震颤,如扎根大地般愈发稳固。
“起!”李越低喝一声,双手结出繁复的“五行镇元印”,五色星力如五条灵蛇,顺着《洛书》符文的脉络飞速游走,将九宫方位尽数贯通。刹那间,祭坛上的符文尽数亮起,淡金光芒化作半透明的光穹,将祭坛笼罩其中。光穹之上,云纹、星纹交织流转,与天穹的星力遥相呼应,山坳间的灵气流速骤然加快,形成肉眼可见的气旋,呜呜作响,卷起满地落叶与光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