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秦兰准时开车到了陈默楼下。她换了身轻便的登山装束,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显得比平时更添几分活力。陈默依旧是一身深色便装,沉默地坐进副驾驶。
车子驶出城区,喧嚣渐远。秋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车放了轻音乐,旋律舒缓。两人都没怎么说话,气氛却并不尴尬,有种默契的宁静。
西山后的野湖果然如秦兰所说,静谧而美丽。湖水清澈,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斑斓的秋叶。空气中带着草木和湖水的清新气息。偶尔有鸟鸣声划过天际,更显幽静。
他们沿着湖岸慢慢走着。秦兰不时指给陈默看一些有趣的植物或湖面的水鸟,语气轻快。陈默大多只是听着,偶尔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目光沉静。
走了一段,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秦兰从背包里拿出水壶和洗好的水果递给他。
“这里不错吧?”秦兰喝口水,看着湖面,“心烦的时候,我就喜欢来这儿坐坐。好像什么烦恼都能被这湖水洗掉似的。”
陈默“嗯”了一声。他的目光掠过湖面,望向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峦。确实,这里的宁静与他平日面对的罪恶和混乱截然不同。紧绷的神经似乎真的松弛了几分。
“以后……要是压力大,可以常来。”秦兰轻声说,像是随口一提,目光却悄悄留意着他的反应。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他的视线在湖面上停留片刻,然后转向秦兰,点了点头。
这个简单的动作让秦兰眼底漾开一丝笑意。
中午,两人在湖边吃了秦兰准备好的简餐。饭后阳光正好,秦兰靠着石头闭目养神,陈默则静静地坐着,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假期的时间仿佛被拉长,缓慢而惬意。
假期的第三天,陈默去了秦兰的书店。
书店在大学城附近,不大,但布置得温馨雅致,书籍分类清晰,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咖啡味。几个学生模样的顾客在安静地看书或低声交谈。
秦兰正在柜台后整理新到的书籍,看到陈默进来,有些意外,随即露出笑容:“你怎么来了?”
“随便看看。”陈默说。他确实没什么特定目的,只是觉得这里的气息让人安心。
“随便看,我这里别的不多,就是书多。”秦兰给他倒了杯水,继续忙手里的活,不时跟相熟的顾客打声招呼。
陈默在书架间慢慢踱步。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书脊,最终在犯罪心理学和法医学的区域停下,抽出一本厚厚的《现代刑侦技术演进》,走到靠窗的座位翻看起来。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城市噪音。秦兰偶尔抬头看他一眼,见他神情专注,便不去打扰。
下午,店里来了个熟客,是附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姓赵。赵教授和秦兰很熟,聊了几句后,目光落在窗边的陈默身上。
“那位是?”赵教授低声问秦兰。
秦兰笑了笑:“一个朋友。”
赵教授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气质很特别。不像一般来看书的。”
秦兰没多说,岔开了话题。
陈默在书店待了一个下午,直到夕阳西斜才离开。秦兰送他到门口。
“明天有什么安排?”秦兰问。
“还没想好。”
“那……明天我店里有点忙,你要是不嫌吵,可以再来帮忙看看店?当然,没事的话在家休息更好。”秦兰半开玩笑地说。
陈默看了看她,又回头看了眼安静的书店:“好。”
第四天,陈默真的又去了书店。他依旧坐在老位置看书,偶尔帮秦兰搬一下沉重的书箱,或者有顾客询问时,指一下大致的方向——虽然他对此并不擅长,但简单的指引还能应付。
秦兰忙碌间隙,会给他续杯水,或者放一小碟点心在他手边。
傍晚时分,店里来了个神色匆匆的中年女人,穿着附近小区的物业制服。她一进门就焦急地对秦兰说:“秦老板,不好意思打扰你,有没有看到我们小区三栋刘奶奶?她有点老年痴呆,下午说下楼晒太阳,到现在还没回去,家里人都急坏了!”
秦兰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没看见啊?多久了?报警了吗?”
“快四个小时了!物业和家里人都找遍了!刚报警,警察说时间还有点短,让再找找看!”女人急得直搓手,“这眼看天就要黑了!”
书店里的几个顾客也关注过来。
秦兰拿出手机:“我问问附近商铺的朋友有没有看到。”她开始打电话。
陈默合上书,站起身,走到柜台前。他的动作引起了中年女人的注意。
“这位是?”女人看向秦兰。
秦兰刚要介绍,陈默已经开口,声音平静:“走失老人的基本情况。年龄,大概体型,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常去的地方。”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感,让焦急的女人下意识地回答:“刘奶奶八十多了,挺瘦小的,今天穿的是件暗红色的棉袄,有点旧了。她平时就爱在小区花园和旁边的小公园坐坐,不太走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