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锐利的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讶异,随即点头,语气带着肯定:“观察力不错。痕迹的‘语言’告诉我们,作案者手法生疏,缺乏准备,内心处于高度紧张和急躁状态。这是‘行为’,那么动机呢?”他将问题引向更深层。
“临时起意?或者…急需用钱?”陈默顺着思路追问,完全沉浸在对现场信息的解读中。
“可能性之一。”林震肯定了陈默的初步关联,手指又移向另一处——地上散落的几件廉价衣物被随意踩踏,留下清晰的脚印,“再看看这个行为。值钱财物被拿走,但这些不值钱的衣物却被故意践踏。为什么?”
这一次,陈默的思维仿佛被林震引导着,进入了一个更幽深的层面。他看着那些被踩踏的衣物,一种冰冷的愤怒感似乎透过照片传递出来。这不仅仅是盗窃,更像是一种发泄。“羞辱?泄愤?他…可能认识受害者?或者…受害者曾让他感到屈辱?”陈默说出了自己的推测,这基于对行为背后情感的解读。
林震深深看了陈默一眼,那眼神不再是审视,而带着一丝对璞玉的期许。“初步关联成立。痕迹告诉我们作案者的行为状态和潜在情绪,行为则指向更深层的动机。记住,”林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犯罪现场没有无意义的动作,每一个被破坏、被移动、被遗弃的物件,都是作案者内心世界投射出的碎片!将它们拼合、解读、关联,才能触及真相的核心!”
林震的话语如同惊雷,在陈默心中炸响!他过去在省厅学习的是更系统化、数据化的犯罪模型,却从未如此直接、如此本源地感受到这种从“痕迹”到“行为”再到“动机”的纯粹逻辑链条!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侧写师陈默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