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雯第一次踏进陈家大门时,就注意到了客厅正中央那张放大的婚纱照——不是她和陈志强的,而是公公婆婆的。照片里年轻的婆婆目光炯炯,仿佛能穿透时光审视着未来每一位踏入这个家的外人。
“这墙面颜色太暗了,得换成明亮的。”婚礼后才第三天,婆婆王秀英已经拿着卷尺在儿子新房量来量去,“风水先生说东南向的卧室应该用浅黄色招财。”
林晓雯看向丈夫陈志强,希望他能说点什么。可他只是低头刷着手机,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妈,我和晓雯其实已经选好了淡蓝色。”陈志强终于抬头,声音却轻得几乎听不见。
“蓝色?冷冰冰的像什么样子!”王秀英斩钉截铁,“就这么定了,淡黄色。我认识装修队,能打七折。”
这样的开局,预示了林晓雯未来三年婚姻生活的基调。
陈家的房子结构特殊,三间卧室都朝南,客厅连接着餐厅和开放式厨房,形成一个开阔的空间,本该是温馨的家,却因无处不在的婆婆个人印记而令人窒息。婆婆甚至保留着陈志强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奖状,精心装裱挂在走廊墙上,像是某种所有权的宣告。
“这是什么?”一天晚上,林晓雯在床头柜发现了一本相册,打开后全是陈志强与前女友的合影。
“妈怎么还留着这些?”陈志强皱皱眉,“她就是爱收藏这些东西,没别的意思。”
“没别的意思?”林晓雯声音颤抖,“这是我们俩的卧室,她把你和前女友的照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别多想,明天我让她拿走。”陈志强翻过身,背对着她,“睡吧,明天还要上班。”
这样的对话模式,林晓雯已经熟悉到心痛。每一次冲突,他总能找到理由逃避。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矛盾开始表面化。
“晓雯,你这道红烧肉做得不对。”年夜饭上,王秀英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点评,“我们陈家做法是要加冰糖,不是白糖。志强从小吃惯了我的口味。”
桌上坐满了陈家的亲戚,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正确”做菜,仿佛在审判一个外来者。
林晓雯强颜欢笑:“好的妈,我下次注意。”
她偷偷在桌下碰了碰陈志强的手,希望他能替自己说句话。可他只是埋头吃饭,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饭后,林晓雯在厨房洗碗,王秀英走了进来。
“这是志强这个月的工资卡,我替他保管着。”王秀英将一张银行卡塞进围裙口袋,“你们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我帮你们存着,将来换大房子用。”
林晓雯手上的洗洁精泡沫一点点破裂:“妈,这是我们夫妻的共同财产,应该由我们自己管理。”
“共同财产?”王秀英笑了,“这房子是我和老陈出的首付,月供也是我们在还,你们住在这里,省了多少房租?”
林晓雯一时语塞。这套房子确实是公婆付的首付,但婚后她和陈志强一直在还贷款。她正要争辩,陈志强走了进来。
“妈,晓雯,在看什么电视呢?”他明显在打圆场。
“志强,你来得正好。”王秀英抢先说道,“我正在跟晓雯说,你们年轻人不会理财,我帮你们存钱有什么不对?”
陈志强挠了挠头:“这个...妈也是为我们好。晓雯,你就听妈的吧。”
林晓雯看着丈夫,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她摘掉橡胶手套,什么也没说,转身回了房间。
那晚,她第一次想到了离婚。
“你说过会处理好我和你妈的关系。”躺在床上,林晓雯背对着陈志强。
“我正在处理啊,但要慢慢来。”陈志强轻声说,“我爸去世早,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现在我只是想让她开心点。”
“所以就要牺牲我的感受?”
“不是牺牲,只是...忍一忍。那是我妈啊,她能有多少年好活?”
“忍一忍”成了陈志强的口头禅,也是林晓雯最讨厌的三个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雯的变化悄然发生。她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热爱画画和写作,婚后却渐渐失去了这些爱好。她的衣柜里不再有明亮的颜色,就像她的表情一样,变得越来越单调。
陈家有个微信群,名叫“幸福一家人”,除了林晓雯,还有王秀英的两个妹妹——也就是陈志强的两个姨妈。这个群成了监督林晓雯的又一渠道。
“晓雯,姨妈说你昨天发的朋友圈,那个咖啡厅的照片,一杯咖啡要四十八块?”一天晚饭时,王秀英突然发问。
林晓雯愣住了,她没想到连这种小事都会被监视。
“那是和同事一起去的,偶尔一次。”
“偶尔一次也要注意,你们要存钱生孩子呢。”王秀英说着转向儿子,“志强,你说是不是?”
陈志强低头扒饭:“妈说得对,现在经济不景气,能省则省。”
林晓雯放下碗筷:“所以我现在连和同事喝杯咖啡的自由都没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