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够了。”陈浩走过去,把外套披在李晓明身上,“这条已经可以了。”
那一刻,多个手机摄像头不约而同地关闭了。没有人说话,但一种无声的共识在形成。赵强走上前帮忙扶起李晓明;刘静递上热水;几个平时沉默的女生拿来干毛巾。张磊站在原地,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王雅婷最终走到了教导处。她不是去报告,而是建议在短片中增加一个片段——展示每个同学不为人知的一面,包括李晓明熬夜整理的调研资料,包括他每天最早到教室打扫卫生,包括他笔记本上工整详细的课堂笔记。
短片最终版在文化节上播放时,那个新增的片段格外引人注目。画外音是王雅婷写的台词:“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而不是被定义。”
李晓明还是转学了,下学期开始时他的座位就空了。但高三三班的气氛悄然改变。张磊依然活跃,但不再针对特定同学;赵强开始更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陈浩在篮球赛前会主动邀请平时被边缘的同学参加。
而王雅婷在高考作文中写道:“我们常常以为恶是张扬的,实则默许才是它生长的土壤。那天我意识到,保持沉默也是一种选择——选择站在施暴者一边。而当第一个人打破沉默时,集体的良知才会被唤醒。”
多年后同学聚会,有人提起李晓明,听说他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性格开朗了许多。大家默契地没有深入那个话题,但空气中闪过一丝释然的愧疚。
校园霸凌最深的伤害,或许不在于施暴者的残酷,而在于旁观者明明可以伸出援手,却选择了转过头去。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都在无形中成为了霸凌的共谋。而打破这种沉默,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鼓起的不普通的勇气。
喜欢一章一个人性小故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一章一个人性小故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