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兵分多路:林远的全面部署
指挥部内的气氛凝重如铁。刘小军再次从警方眼皮底下逃脱,让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林远站在电子地图前,目光如炬地扫过青岛市的每一个角落。
“同志们,刘小军虽然再次逃脱,但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林远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现在我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知道他的社会关系,知道他的行动模式。这一次,他无处可逃。”
高茂成补充道:“刘小军现在如同困兽,必然会试图与同伙联系,或者准备逃离青岛。我们必须在他有所行动之前,将他所有的退路全部切断。”
林远开始部署新的行动计划:“鉴于刘小军可能有多处藏身点和多个身份,我决定采取分头出击的策略。各小组听令!”
“第一组,继续监控已发现的三个可疑地点:崂山别墅、即墨仓库和海洋大厦的贸易公司。刘小军可能会冒险返回取走重要物品。”
“第二组,重点监控苏雅及其精品店。她是刘小军在青岛最信任的联系人,很可能会试图与她联系。”
“第三组,调查刘小军的背景关系。我要知道他所有的社会联系人,包括家人、朋友、同学、前同事,任何他可能求助的关系。”
“第四组,协调交通枢纽监控。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所有出入青岛的通道都要严密布控。”
“第五组,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监控刘小军可能使用的国际逃亡渠道和文物走私网络。”
命令下达后,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一张无形的大网在青岛市悄然撒开,每一个可能的逃脱渠道都被严密监控。
...
对刘小军背景关系的调查首先有了突破。侦查员发现,刘小军有一个堂弟名叫刘大进,曾在某特种部队服役,退伍后行踪不明,但有证据显示他与多起暴力犯罪有关。
“刘大进很可能就是团伙中的暴力实施者。”高茂成分析道,“找到他,就可能找到刘小军。”
与此同时,对苏雅的监控有了重要发现:她今天频繁拨打一个陌生号码,通话时间都很短,符合犯罪联络的特征。
“号码归属地是武汉,机主信息不明,但信号源正在向青岛移动!”技侦人员报告。
林远立即警觉:“可能是刘小军的其他同伙前来接应。立即定位这个号码的实时位置!”
一小时后,定位显示该号码已经进入青岛市郊,最终停在了一家偏僻的汽车旅馆。
“所有单位注意,可能的目标同伙已出现!做好监控准备!”林远下达指令。
便衣警察迅速包围了汽车旅馆。通过旅馆监控,警方发现入住者是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登记使用的身份证姓名正是刘大进!
“目标确认!是刘小军的堂弟刘大进!”前线侦查员激动地报告。
林远沉思片刻:“先不要抓捕,放长线钓大鱼。监控所有与他接触的人,我要知道刘小军是否会出现。”
然而,接下来的监控令人失望。刘大进入住后一直没有外出,也没有人前来拜访他。他似乎只是在房间里睡觉,没有任何异常举动。
“他可能在等待指令或者时机。”高茂成判断,“刘小军现在风声鹤唳,不会轻易现身。”
就在这时,对交通枢纽的监控有了发现:一个符合刘小军特征的男人试图使用假护照购买前往韩国的船票,但在验票环节被识破后迅速逃离。
“目标出现在青岛港客运站!重复,目标出现在青岛港客运站!”监控小组紧急报告。
林远立即下令:“所有附近单位立即支援!封锁港区所有出口!”
然而当警方赶到时,刘小军再次消失在人海中。港区的监控显示,他乘坐一辆出租车离开了港区,向市区方向驶去。
“追踪那辆出租车!”林远命令道。
出租车很快被找到,但司机表示乘客在半路就下车了,换乘了另一辆车辆。典型的反侦查手段。
“刘小军就像一条泥鳅,太滑手了。”小王沮丧地说。
林远却摇摇头:“不,他每一次出现,都会留下新的线索。技侦部门,立即分析港区的所有监控录像,我要知道他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仔细分析监控录像后,警方发现了一个重要细节:刘小军在港区曾使用过一部手机,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够定位信号源。
“信号源最后出现在市北区一个老式居民区附近。”技侦人员报告,“那里流动人口多,地形复杂,很难排查。”
林远看着地图,突然有一个想法:“刘小军选择那里不是偶然的。查一下那个区域有没有他的什么社会关系。”
调查果然有了发现:刘小军的一个大学同学就住在那个小区!该同学名叫张伟,是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表面上没有任何犯罪记录。
“立即监控张伟的住所和行踪!刘小军可能会去找他求助。”林远命令道。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