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晏刚过完十六岁生辰,婚事就定下了。
陆离舟亲自为儿子选定了安国公府的嫡长女叶疏影。
安国公府在朝中一向中立,从不站队。
叶疏影本人更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德才兼备,品貌出众。
这婚事门当户对,又不扎眼,可见陆离舟费了心思。
订婚后不久,清晏就开始入朝参政。
凭借多年来在虚拟学习室中的苦学,加上沈月漪的暗中指点,他处理政务得心应手,提出的几项改革都见了效,很快在朝中积累了声望。
但随着清晏越来越出色,陆离舟的态度却悄悄变了。
这天清晏来请安,眉间带着掩不住的疲惫。
“怎么了?”沈月漪屏退左右,轻声问,“朝中出事了吗?”
清晏叹了口气:“儿臣今日提出整顿漕运的方案,父皇当面夸了几句,退朝后却把奏章压下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回了。”
沈月漪目光微沉。
她早就注意到陆离舟不对劲了。
从前那个对清晏满口夸赞的父亲,现在看儿子的眼神里都带着打量和防备。
龙椅坐得再久,人心也是会变的。
就算是个现代来的灵魂,在权力的大染缸里泡久了,也免不了疑神疑鬼。
“你父皇是皇帝,考虑事情肯定更全面些。”沈月漪面色平静,声音听不出波澜,“可能他觉得还没到时机。”
清晏却直接摇头:“不是时机的问题,上月李尚书提了差不多的法子,父皇当场就准了,可一到儿臣这里,他就格外谨慎。”
他声音低下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委屈:“母亲,父皇是不是……不信我了?”
沈月漪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他:“还记不记得娘讲过‘狡兔三窟’的故事?”
清晏点头:“记得,任何时候,都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那现在,”沈月漪看着他眼睛,“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清晏沉默地想了一会儿,眼神忽然变得清亮:“培养自己的人,但不能太明显;攒够威望,但要低调做人;耐心等机会,但该准备的都得提前备好。”
沈月漪轻轻笑了,这么多年没白教,儿子到底长大了。
“安国公府就是个不错的开头。”她话里有话,“叶家那姑娘听说聪明得很,你该多和她走动走动。”
清晏立刻懂了:“儿臣明白。”
之后几个月,清晏在朝堂上像变了个人。
不再出风头,不再主动献策,皇上交代什么就办好什么,乖觉得很。
可私底下,他动作一点没停。悄无声息地拉拢了一批有本事的年轻官员,跟安国公府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沈月漪这边也没闲着。
她在后宫经营这么多年,早就是铁板一块,现在,她的手慢慢伸向了前朝。
这天,荣阳侯夫人王氏又进宫看女儿。
聊完家常,沈月漪让周围人都退下。
“母亲,父亲近来身体可好?”她像是随口一问。
王氏叹了口气:“你父亲老了,精力跟不上了,如今朝堂上尽是年轻人的天下,他总说自己是老糊涂,赶不上趟了。”
沈月漪没说话,眼神动了动:“哥哥们呢?”
“你大哥在吏部还算稳当,但你小弟……”王氏声音压得更低,“自从上回不小心得罪了林将军,就一直被压着,眼看是升迁无望了。”
林将军就是当年的镇北侯世子林萧。
清晏八岁那年,年仅二十的林萧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武艺高强,又有谋略,深受将士爱戴。
陆离舟对他赞赏有加,当场封他为骠骑将军,重赏。
当时沈月漪就注意到,陆离舟看林萧的眼神里,除了赞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那是他身为现代青年时,对戎马生涯的向往,从那时起,她就知道林萧必受重用。
原本她没想做什么,林萧影响不到清晏未来的帝位,说不定日后还能成为清晏的助力。
但现在看来,他已经碍着自己娘家弟弟的前程了,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天,很快就要变了。
沈月漪眼中闪过一抹光:“母亲回去告诉父亲、兄长和小弟,暂且忍耐,不出三年,形势必变。”
王氏惊讶地看着女儿:“娘娘的意思是……”
“清晏已经长大了。”沈月漪淡淡道,“是时候准备了。”
王氏心领神会,郑重点头:“臣妇明白了,侯府上下,唯娘娘马首是瞻。”
送走母亲后,沈月漪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宫墙外四四方方的天。
脑海里,夭夭的声音响起来,带着迟疑:【宿主,我们真的要走这一步吗?】
沈月漪脸上没什么表情。【形势推到这儿了,不动手不行。】
她顿了顿,才继续道,【你还没看出来吗?陆离舟已经开始防着清晏了,再犹豫,下场恐怕比前朝那个废太子还不如。】
她想起史书上那些模糊的记载,没有一个被猜忌的太子能善终,她绝不允许她的清晏落到那一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