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镜中之镜”的景象,被许多观众和媒体镜头捕捉了下来。
第二天,柏林乃至欧洲的重要艺术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存在之镜》给予了极高评价。溢美之词不再局限于“文化杂交”或“女性力量”,而是更深入地探讨其对于“后人类境况”、“科技伦理”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艺术呈现。苏晚被冠以“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者”、“重新定义媒介边界的艺术家”等更具分量的头衔。
那幅“镜中之镜”的照片,更是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苏晚与陈哲在作品映照下的身影,被解读为在冰冷科技时代温暖人性的象征,为他们本就备受关注的关系,更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
巨大的成功,如同海啸,将苏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采访、讲座、来自世界顶级美术馆和双年展的展览邀约纷至沓来。“Su’s Atlas”这个品牌,也随着她个人声望的飙升,价值倍增,收到了更多高端、且理念相合的跨界合作提议。
站在成功的巅峰,苏晚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甚至……一丝疏离。
她看着媒体上那个被无数光环笼罩的名字和形象,感觉有些陌生。那还是她吗?还是那个曾在巴黎小公寓里,为了生计和梦想苦苦挣扎的苏晚吗?
《存在之镜》照见了她的成功,也照见了成功背后的虚无。
一次深夜,她与陈哲在柏林公寓的阳台上,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街道。
“陈哲,”她忽然开口,声音有些飘忽,“我好像……把自己也做成了一件作品。一件被观看、被解读、被消费的作品。”
陈哲揽住她的肩膀,将她往怀里带了带。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还记得我们最开始,只想要一个安稳的家吗?”苏晚轻声问。
“记得。”陈哲的声音低沉而温暖,“但我们也知道,你注定不属于仅仅那样。现在的所有,是你应得的。只是,我们需要学会和这些光环和噪音相处,别让它们淹没了我们最初的声音。”
最初的声音……
苏晚靠在陈哲怀里,闭上眼睛。那声音是什么?是画笔画过布面时的沙沙声?是念安牙牙学语时的咿呀声?还是陈哲在耳边平稳的呼吸声?
她不知道。
《存在之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她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但苏晚清楚地知道,这面镜子所映照出的,不仅仅是荣耀和肯定,还有更深的困惑与更远的征途。
镜中之镜,循环往复。
她的探索,永无止境。
喜欢霸道魏友泉狠狠爱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霸道魏友泉狠狠爱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