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冬天来得悄无声息,细密的雨夹雪给蒙马特高地铺上了一层湿冷的薄纱。老式公寓的窗户蒙着水汽,室内却因一个小小的暖风机和一大一小两颗热忱的心,而显得格外温暖明亮。
苏晚盘腿坐在铺着旧地毯的地板上,面前摊开着《小蒲的森林奇遇》第二册的画稿。这一册的故事,是小蒲遇见了那只名叫“小石头”的斑点精灵。她正用蘸水笔细心地勾勒着小石头圆滚滚身体上每一颗彩色的斑点,念安趴在她身边,小脑袋枕着胳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妈妈笔下逐渐鲜活起来的角色。
“Maman,小石头身上的斑点,像不像念安那天在公园捡到的彩虹石头?”念安伸出小手指,小心翼翼地指了指画稿。
“像极了!”苏晚笑着,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加深了一颗宝石蓝的斑点,“念安就是小蒲和小石头最好的灵感来源!”她揉了揉儿子柔软的发顶,心头暖意融融。
桌上放着一个拆开的、印着出版社LOGO的大信封。里面是《小蒲的森林奇遇》第一册的样书,还有一份薄薄的、却意义非凡的合同。合同上印着的预付款金额,对于普通家庭或许不算什么,但对苏晚而言,却是她依靠自己的画笔和无数个不眠之夜,为她和念安挣来的第一块真正坚实的基石。
出版社编辑在电话里的声音还带着兴奋:“苏女士,市场反馈超出预期!孩子们太爱小蒲和小石头了!我们决定加印首版,并且希望尽快启动后续系列的出版计划!您的画风温暖又充满想象力,故事里那种面对未知的勇气和真挚的友谊,太打动人了!”
勇气。友谊。面对未知。
苏晚看着画稿上那只坐在巨大梧桐叶边缘、眼神清澈又带着一丝坚定的小蒲,再看看身边这株已然抽枝散叶、眼神明亮的小梧桐树,唇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的故事,也是她为自己和念安写下的注脚。
她用这笔预付款,加上之前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积蓄,终于支付了念安心心念念的那套儿童科学实验工具箱。当那个大大的盒子被快递员送到家门口时,念安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小小的公寓。
“Maman快看!火山!显微镜!念安要做科学家!”小家伙兴奋地绕着盒子转圈,小脸激动得通红。
苏晚笑着帮他拆开包装,看着儿子如获至宝地摆弄着那些仪器,心中充满了踏实的成就感。没有动用那个账户里沉默的、不断累积的数字,一分一毫都没有。她靠自己的画笔,支撑起了这个小家头顶的一片晴空,也给了念安一份无需背负任何沉重过往的、纯粹的快乐。
她甚至开始留意社区里稍大一点、带个小工作间的公寓出租信息。或许,不久的将来,她可以拥有一间真正属于她和念安的、能放下更大画架的小小工作室?
生活如同一棵在贫瘠土壤里顽强生长的树,虽然缓慢,却扎实地向着阳光伸展着枝桠。魏友泉这个名字,连同那段被刻意尘封的过往,仿佛真的被巴黎冬日细密的雨雪,彻底冲刷干净,只留下一个模糊而遥远的、不再带来任何惊悸的影子。
***
地球的另一端。魏氏集团总部顶层,巨大的办公室永远灯火通明,如同不夜城中的孤岛。
一场关于东欧新能源项目最终竞标方案的高层会议刚刚结束。巨大的环形会议桌旁,空气里还弥漫着激烈争论后的硝烟味和顶级咖啡的苦涩香气。高管们屏息凝神,等待着主位上那个男人的最终裁决。
魏友泉靠在高背皮椅里,指尖无意识地在面前那份厚达数百页的竞标方案封面上轻轻敲击。他低垂着眼睫,侧脸线条在顶灯下冷硬如刀削。会议全程他发言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切中要害,每一个眼神都带着无形的重压。此刻的沉默,比任何疾言厉色都更让在座众人神经紧绷。
他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并未熄灭,上面不是复杂的项目图纸或财务模型,而是一份极其简洁的、来自加密信息渠道的简报摘要。只有短短几行字:
「目标人物动态简报(最终期):
-监护关系稳定。
-绘本《小蒲的森林奇遇》首册出版,市场反馈积极,已获加印。第二册创作中。
-经济来源:稿酬及版税。匿名资助渠道确认永久关闭。
-无异常接触。
简报终止。」
“魏总?”负责项目的副总小心翼翼地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关于基辅方面的技术合作条款,您看…”
魏友泉敲击封面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
深不见底的黑眸抬起,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众人。那目光锐利依旧,带着掌控一切的穿透力,却似乎比往日少了一丝冰封的寒意,多了一点…难以言喻的、深沉的倦意?
“方案C。”他开口,声音低沉平稳,没有任何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最终拍板,“技术条款按第三版修订稿执行,附加条款里关于后期运维的权责,必须清晰界定到具体责任人。基辅方面如果还有异议,告诉他们,这是魏氏的底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