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废弃仓库的铁门锈迹斑斑,风穿过破损的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旧时代的哀鸣。沈墨心抱着装着《海上仙山图》的木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 盒壁贴着她的小腹,能感受到仿宣的微凉,那是她和江寻无数个通宵的心血,此刻却像块烫手的烙铁,连着未知的危险。
“放慢车速。” 江寻坐在副驾,手机屏幕上是苏琳实时传来的安保定位 —— 三辆便车已经提前停在仓库周边的隐蔽处,镜头正对着仓库大门,“莉莉应该已经到了,注意观察门口的动静。”
出租车在离仓库百米远的地方停下,沈墨心深吸一口气,把木盒抱得更紧;江寻则把存有青铜器资料的手机揣进内兜,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微型录音笔 —— 那是陆明轩准备的,万一有意外,至少能留下证据。
两人并肩走向仓库,铁门在脚下发出 “嘎吱” 的异响。刚走进仓库,一股铁锈与灰尘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昏暗的光线下,只见莉莉穿着红色风衣,靠在一根生锈的钢柱上,手里把玩着枚银色打火机,火苗忽明忽暗,映得她眼底的冷笑格外清晰。
“比我预想的准时。” 莉莉站直身体,目光先落在沈墨心怀里的木盒上,再扫过江寻,语气带着明显的审视,“听说仿作是你们俩一起做的?一个懂手工,一个懂技术,倒是挺会搭配。”
沈墨心没接话,只是把木盒放在旁边的破旧木箱上,慢慢打开 ——《海上仙山图》在昏暗的光里展开,淡黄褐色的纸面上,云雾绕着山石,松针藏着笔劲,落款的 “丙午年秋” 泛着柔和的墨光,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淡淡的松烟香。
莉莉走过来,没拿放大镜,先凭肉眼扫了一遍,手指却在离画纸一寸的地方停住,像在隔空感受什么。“之前看照片还不觉得。” 她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点意外,“这云雾的‘气’,倒是比我想的更贴山 —— 看来七叔没白教你们。”
沈墨心心里一紧 —— 莉莉居然知道七叔?看来 “收藏家” 对他们的底细,远比想象中清楚。江寻立刻上前一步,挡在画前:“仿作我们带来了,‘收藏家’呢?不是说要见我们吗?”
“急什么。” 莉莉从口袋里掏出个旧紫檀木盒,和七叔的那个有些相似,却更小巧,“在见他之前,我得先确认一件事 —— 这仿作,到底是不是你们亲手做的。” 她打开木盒,里面是枚细如发丝的钢针,还有一小块清代仿宣残片,“沈小姐,麻烦你补一笔山根的苔点 —— 就按真迹的‘活’法,别用 AI 那套规矩。”
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沈墨心看向江寻,见他微微点头,便从随身的小工具箱里拿出支兼毫笔,蘸了点随身携带的淡墨 —— 那是她按清代古墨配方调的,连胶矾的比例都和真迹一致。她蹲下身,目光落在山根一处空缺的石缝里,手腕轻抬,笔锋落下时故意顿了顿,再轻轻一提,一笔苔点便 “长” 在了石缝边缘,还带着点被风吹歪的微斜,像自然生长的那样。
莉莉凑过去,这次终于拿出了放大镜,盯着那笔新补的苔点看了半分钟,才缓缓开口:“还算有点真本事。之前我还以为,你们只是靠 AI 堆数据,没想到沈小姐的手工,确实有几分你师父的影子。”
江寻趁机开口:“仿作的真假已经确认了,现在可以让我们见‘收藏家’了吧?”
“见他?” 莉莉忽然收起放大镜,从紫檀木盒里掏出另一样东西 —— 那是块巴掌大的青铜器残片,表面覆盖着青绿色的铜锈,边缘还能看到模糊的饕餮纹,“别急,在见他之前,你们得先看看这个。”
沈墨心的目光立刻被残片吸引 —— 铜锈的颜色不是均匀的青绿,而是带着深浅变化,有的地方泛着淡蓝,有的地方透着暗红,那是 “传世包浆” 特有的痕迹,比古画的做旧难上十倍。“这是…… 宋代饕餮纹方鼎的残片?” 她的声音有点发紧,师父的笔记里提过,这种鼎的铜锈因为年代久远,会形成 “三层包浆”,最外层是淡蓝的 “氧化层”,中间是暗红的 “硫化层”,最里层才是铜本身的颜色。
“倒是识货。” 莉莉把残片扔给江寻,“‘收藏家’最近一直在找这个鼎的完整仿品,可惜市面上的仿作,要么形制不对,要么铜锈太假,连最基础的‘三层包浆’都做不出来。” 她走到沈墨心面前,火苗又一次点燃,映得她的脸格外阴沉,“你们能做出让‘收藏家’满意的古画,那青铜器,应该也能做吧?”
江寻捏着青铜器残片,指尖能感受到铜锈的粗糙质感 ——AI 虽然能模拟鼎的形制数据,可铜锈的 “三层包浆” 是岁月自然形成的,涉及到氧化、硫化、环境湿度等无数变量,连最精密的仪器都难以完全复刻,更别说手工补 “活气” 了。“青铜器和古画不一样。” 他尽量让语气平静,“古画的做旧靠的是纸和墨,青铜器靠的是铜锈和包浆,我们需要时间查数据,还要实物参考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