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浑浊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动容。他看得出,杨帆并非虚言客套,而是真正理解并决心采纳他的建议,并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权力。这种知遇之感,对于颠沛半生的他而言,尤为珍贵。
他深深躬身:“蒙堡主信重,贾诩必竭尽全力。”
接下来的日子,狼牙堡悄然发生着变化。
贾诩首先找到了冯源,将户籍登记的方法和格式详细告知。冯源如获至宝,立刻召集了堡内所有识字的八九个人,包括那名曾经的记账先生和两位略通文墨的妇人,分配区域,开始挨家挨户进行登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流民出于警惕或愚昧,不愿如实告知信息,甚至有人隐瞒家中壮丁数量。贾诩便请杨帆下令,配合周丕派出的几名军士维持秩序,言明登记是为了更公平地分配口粮和任务,隐瞒者将受罚。软硬兼施之下,户籍登记工作总算磕磕绊绊地开展起来。
接着,贾诩草拟了功过条例,非常简单,只有十几条,却涵盖了作战、生产、纪律等主要方面。杨帆召集所有队正以上人员,亲自宣读讲解,并宣布即日起施行。由冯源暂时兼任书记官,记录功过,杨帆亲自裁定赏罚。第一次当众奖励了几名在前次反击战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并惩罚了两名因私斗致人受伤的壮丁后,堡内的风气为之一肃。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堡主的喜怒,还有一套明确的规则需要遵守,立功真的能受赏,犯错必然被惩罚。
最后,便是蒙学。贾诩在堡内找了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宽敞窝棚,作为临时学堂。他亲自用木炭在几块相对平整的木板上写下最基础的几十个文字和数字。第一天开课,来的孩童并不多,只有二三十个,大多是冯源和几位队正家的孩子,还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半大少年被强制要求前来。贾诩站在前面,没有急于教授知识,而是先讲了一个关于“知识如何让一个弱小部落最终战胜强大敌人”的、经过他改编的、浅显易懂的故事,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
杨帆悄悄在学堂外驻足片刻,听着里面传来的、贾诩那不再怯懦而是带着一种奇特韵律的讲述声,以及孩子们偶尔发出的惊奇疑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希望。
这不仅仅是第一堂课,这是狼牙堡文明与秩序的火种,正在这片充满血腥与混乱的荒原上,被悄然点燃。贾诩的价值,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初步,也是最深刻的体现。内政的规范化与文教的起步,标志着狼牙堡开始从单纯的军事据点,向着一个真正势力的方向,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喜欢流民到皇帝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流民到皇帝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