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那条简短的匿名信息,像一根冰针刺入林薇的瞳孔。“小心倒影。他看的不是你。”
发送号码依旧是无法追踪的乱码。信息的内容,却与秦婆笔记本的暗示、她透过镜片看到的诡异黑影、以及陈昊刚才那看似温和实则暗藏审视的眼神,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一起,构成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
“他看的不是你。”
这个“他”,无疑是指陈昊。而“看的不是你”,意味着陈昊的目光背后,有另一个意识在操控、在窥探。是那个转移的“印记”?还是秦婆所说的、被镜子封印的更深层的“存在”?
林薇握着手机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冰冷的金属触感让她稍微冷静了一些。发信人是谁?是敌是友?是秦婆生前布下的另一枚棋子,还是某个同样在暗中观察这一切的第三方势力?信息的目的,是警告,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引导?
她将这条信息与秦婆的笔记本、映心镜碎片并列,视为必须谨慎对待的关键线索。眼下,她需要验证,更需要应对陈昊——或者说,他体内的那个“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强迫自己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上课,去图书馆,参加必要的社团活动。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如同在雷区行走,每一个与陈昊可能的接触点,都被她小心标记和评估。
陈昊似乎也在努力适应“失忆”后的生活。他依旧担任学生会的工作,成绩优异,待人接物温和有礼。在旁人眼中,他只是一个经历了重大创伤后需要时间恢复的优秀学生。但在林薇刻意保持距离的观察下,一些细微的、不和谐的裂痕,开始逐渐显现。
她发现,陈昊偶尔会陷入短暂的失神。比如在喧闹的食堂,他会突然停下筷子,目光空洞地望向某处,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节奏诡异。几秒后,他又会猛地回神,继续与旁人谈笑,仿佛刚才的停顿从未发生。
有一次,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林薇坐在陈昊侧后方的位置。她看见他摊开的笔记本边缘,除了工整的课堂笔记,还布满了一些无意识涂鸦的、与秦婆笔记本上那个螺旋眼符号极其相似的扭曲图案。当他察觉林薇的目光时,他会迅速用指尖划过,将图案抹成一片模糊的墨迹,然后对她回以一个无懈可击的、带着歉意的微笑。
最让林薇感到心悸的,是眼神。有时,当她不经意间与陈昊视线交汇,在那片看似温和的平静之下,会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形容的……非人感。那不是恶意,也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更深的、仿佛在评估一件物品价值的、纯粹的观察。这种眼神转瞬即逝,快得让人怀疑是否是光影造成的错觉,但每一次,都让林薇后背发凉。
他确实在“看”,但看的不是林薇这个人,而是她作为“钥匙”的某种特质,或者她与那场事件残留的联系。
林薇不动声色地应对着。她尽量避免单独与陈昊相处,在公共场合与他保持礼貌而疏远的互动。她不再主动提及任何与旧图书馆相关的话题,当陈昊偶尔旁敲侧击地询问她的“噩梦”或“感觉”时,她也只用最模糊的言语搪塞过去。
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那枚映心镜碎片。她发现,当碎片靠近陈昊一定范围内时,那股冰凉的悸动会明显增强。而当陈昊出现那些异常举动时,碎片甚至会变得微微烫手。这碎片,仿佛一个针对那种异常能量的敏感探测器。
同时,她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破译秦婆的笔记本中。她利用课余时间,悄悄潜入校图书馆的古籍区,查阅那些关于民俗传说、神秘符号和古代禁忌的冷门书籍。她将笔记本上的符号和箴言与古籍中的记载一一比对,试图找到“镜之核心”的线索。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在迷雾中拼凑碎片。但她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发现。秦婆笔记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古老词汇“心镜”,似乎并非指实体的镜子,而更像是一种比喻,指代“映照本心、直指根源”的力量或方法。而“镜之核心”,可能指的是某种能够激发这种“心镜”力量的媒介或……能量源。
这媒介是什么?在哪里?是否与那面破碎的“虚妄之眼”有关?
线索似乎指向了那片已成为废墟的旧图书馆。但那里已被官方彻底封锁,拉起了警戒线,有保安巡逻,根本无法靠近。
就在林薇感到一筹莫展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学校宣布,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并基于校园整体规划,决定对旧图书馆废墟进行拆除清理,并在原址修建新的学生活动中心。拆除工程将于下周开始。
这意味着,封锁可能会松动,或许有机会接近那片区域,寻找可能残留的线索!
然而,这个消息也让林薇感到一阵莫名的焦躁。拆除……是否会将某些尚未发现的秘密彻底掩埋?或者……会释放出什么被压抑的东西?
这天晚上,林薇从图书馆回到宿舍,已是深夜。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就在她拿出钥匙准备开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走廊尽头洗手间镜子中自己的倒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