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块奖金的支票,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顺利转化为“逸文科技”的启动资金。当林逸和博文带着获奖证书和身份证明,满怀希望地来到银行柜台时,得到的却是一盆冷水。
“对不起,林先生,您这张支票需要经过大赛组委会和市教育局的联合核验盖章,并且需要指定兑付支行,流程走完至少需要十五个工作日。”柜台后的职员语气公式化,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仿佛在怀疑这两个年轻人支票的来源。
十五个工作日!还要核验盖章!林逸的心沉了下去。他清楚地记得,大赛章程里并没有如此繁琐的规定。这背后,很难说没有沈明辉无形的手在施加影响——他不需要明目张胆地阻拦,只需在规则范围内,轻轻设置一道延迟的关卡,就足以扼杀许多缺乏韧性的初创团队。
“妈的!这不是刁难人吗!”走出银行,博文忍不住骂了一句,满脸愤懑,“肯定是沈雨涵她爸搞的鬼!”
林逸沉默着,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沈明辉的“忠告”言犹在耳,这第一道枷锁,已经悄无声息地套了上来。没有这笔启动资金,他们租不起像样的办公场地,买不起小批量试产的元器件,甚至连博文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太久。
“逸哥,现在怎么办?”博文看着林逸,语气带着焦虑。成功的喜悦被现实的冰冷迅速冲淡。
林逸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资金到位前,空档期不能浪费。我们回‘实验室’(指那个出租屋),继续优化设计,降低成本,同时……寻找其他可能的机会。”
他将“实验室”二字咬得微重。无论环境多简陋,他们前进的脚步不能停。
回到那个兼具仓库、宿舍和实验室功能的出租屋,气氛有些沉闷。博文闷头擦拭着工具,林逸则对着电路图,试图寻找可以替代的、更廉价的元器件方案,但效果甚微。核心技术芯片的成本摆在那里,短期内难以大幅压缩。
没有资金,一切宏图都像是空中楼阁。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楼下传来了房东太太大嗓门的喊声:“308的林逸!有人找!说是看到报纸来找你们谈生意的!”
报纸?谈生意?
林逸和博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他们还没注册公司,也没做过任何宣传,谁会通过报纸找到这个破旧的出租屋?
带着警惕,林逸下了楼。只见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朴素的工装夹克、面带愁容的中年男人,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几天前的《深圳商报》,上面正好刊登了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名单和简短报道,“逸文科技MP3项目”赫然在列。
“您就是林逸林先生?”中年男人看到林逸,连忙上前,语气带着急切和一丝不确定,“我叫赵德柱,是‘德鑫电子配件厂’的老板,哦,以前是……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获奖的消息,说你们做那个……MP3?”
“是我。赵老板您好。”林逸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赵德柱看起来四十多岁,皮肤黝黑,手指粗糙,眼袋很深,一副长期操劳、心力交瘁的模样。他的“德鑫电子厂”,林逸有点印象,似乎是给一些中小型音响设备厂供应外壳和连接件的小作坊。
“林先生,冒昧打扰。”赵德柱搓着手,显得有些局促,“我……我想问问,你们那个MP3,需不需要外壳?我们厂可以做!价格绝对公道!”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语速很快:“我们厂设备齐全,老师傅手艺也好,就是……就是最近生意不好,快撑不下去了。只要你们能给订单,什么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
一个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供应商?在这他们最需要供应链支持的时候?
林逸心中疑窦丛生。这未免也太巧合了。
林逸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将赵德柱请上了楼。狭小杂乱的空间让赵德柱愣了一下,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工作台上那个裸露着电路板、连接着各种仪器的MP3原型机吸引了。
“这就是……MP3?”赵德柱凑近了些,仔细看着,眼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资深从业者的审视,“结构确实比随身听简单很多……核心就是这个解码板和闪存吧?”
林逸心中微动,这个赵老板,似乎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土气”,至少对电子产品的结构有基本认知。
“赵老板,”林逸给他倒了杯水,试探着问道,“据我所知,华强北那边做外壳的厂子很多,您怎么找到我们这儿来了?我们这还只是个原型,离量产还早。”
赵德柱接过水杯,重重叹了口气,脸上的愁苦更深了:“不瞒你说,林先生,华强北那些大厂,现在根本看不上我们这种小单子,就算接,价格也压得极低。我本来主要是给‘声宝电子’做配套的,可他们……他们上个月突然取消了所有订单,转向别的供应商了。”
声宝电子?林逸知道这家公司,是沈氏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生产低端收音机和录音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