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涵的电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逸心中漾开层层涟漪。深圳大学实验室?项目?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该接触的领域,更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邀请,或者说,考验。
“逸哥,去啊!必须去!”博文比林逸还激动,仿佛被邀请的是他自己,“那可是大学实验室!沈小姐肯定是要提拔你了!”
林逸摩挲着手中那个冰冷的二手电话听筒,眼神明灭不定。沈雨涵的意图绝不止“需要人手”那么简单。她像是一个高明的棋手,在观察,在试探,想知道他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内里是否藏着璞玉。
“去,当然要去。”林逸放下听筒,语气平静,“但不是现在。”
“啊?为啥?”博文不解。
“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林逸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城中村杂乱的天线和不远处永盛电子厂高大的烟囱,眼神锐利如鹰,“沈雨涵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但在踏上那个平台之前,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底气。而底气,需要黄金来铸就。”
他转过身,看着博文:“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信息差’吗?”
博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现在,就有一个利用信息差,让我们快速积累第一桶黄金的机会。”林逸的声音压低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目标,是内存条。”
1998年的夏天,亚洲金融风暴的余威仍在持续。全球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市场供需失衡,价格如同坐上了过山车。林逸凭借前世的记忆清晰地知道,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由于几家国际大厂联合限产保价,以及全球PC需求出人意料地开始回暖,主流32MB SDRAM内存条的价格,将会从目前的历史低点,在短短两三周内飙升近一倍!
这是一个比之前倒卖FBT和音频芯片规模更大、利润也更丰厚的机遇!
“内存条?”博文眨了眨眼,“那玩意儿……很贵吧?”
“现在不贵,但很快就会变得很贵。”林逸快速在纸上写下几个数字,“我们现在能动用的钱,大概两千块。按照现在的市价,能吃进二十条左右。等价格涨上去,我们转手卖掉,本金就能翻一番!”
翻一番!博文的呼吸瞬间粗重起来。四千块!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
“干!逸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博文的积极性被彻底点燃。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本金还是太少了!两千块,即使翻倍,对于林逸构想中的MP3研发和未来的公司启动资金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他们需要更多的本金来撬动更大的利润。
“我们需要借钱。”林逸果断地说。
“借钱?”博文脸色一苦,“找谁借?虎哥那边我可不敢再碰了!”
“不找高利贷。”林逸摇头,目光扫过这间简陋的出租屋,最终落在博文身上,“找工友。”
他仔细分析了利弊:工友们收入不高,但或多或少有些积蓄。向他们借钱,利息可以给得比银行高,但远低于高利贷,属于互助性质,风险可控。而且,他们在厂里刚刚建立起的威信——林逸的技术能力和博文的江湖义气——就是最好的信用背书。
说干就干。两人分工明确:林逸负责制定借款协议,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和利息,确保手续正规,避免后续纠纷;博文则利用他在工友中的人缘,私下里找那些信得过、且手头有余钱的工友游说。
“兄弟们,信得过我博文,信得过逸哥的,把手头闲钱借我们周转半个月!按一毛利(10%)算利息!半个月后连本带利还清!我博文拿人格担保!”博文拍着胸脯,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起初,工友们将信将疑。但看着林逸拿出的正规借据,想起他之前在厂里露的那一手惊人技术,再加上博文平日积累的信用,陆续有人开始尝试。五十,一百,两百……积少成多。
与此同时,林逸也没闲着。他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华强北几家大的内存条批发商,摸清了最新的价格和货源情况,并锁定了一家信誉较好、价格也公道的档口。
三天时间,凭借林逸的规划和博文的地面执行力,他们竟然成功筹借到了四千块钱!加上自己的两千,总共六千块本金!
六千块现金,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揣在林逸怀里,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是钱,更是几十个工友的信任。
两人再次来到华强北那家约定的档口。老板是个精明的潮汕人,姓陈。
“陈老板,32MB的SDRAM,现在什么价?”林逸开门见山。
陈老板报了一个价,果然处于低谷。
“我要一百条。”林逸面不改色地说出一个数字。
博文在一旁暗暗咋舌,一百条!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本金了!
陈老板也有些意外,打量了一下林逸和博文:“一百条?小兄弟,胃口不小啊。不过这价格,可是现款现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